抗蛇毒血清是馬的免疫血清制劑,對人是一種抗原,有可能在注射時發生變態反應。因此,在注射抗蛇毒血清之前,務必進行常規過敏試驗。方法是:取O.1 mL抗蛇毒血清加1.9 mL氯化鈉注射液,即20倍稀釋。在前臂掌側皮內注射O.1 mL,經20~30 rain,注射部位皮丘在2 cm以內,且皮丘周圍無紅暈及蜘蛛足者為陰性,可直接注射。若陽性可疑者,預先注射撲爾敏10 mg(兒童劑量根據體重酌減),15 min后再注射本品。
若陽性者應采用脫敏注射法,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蛇毒血清稀釋20倍,分數次作皮下注射,每次觀察10~20 min,第一次注射O.4 mL,如無反應可酌情增量注射。注射觀察3次以上,無異常反應者,即可作靜脈、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前將制品放在37℃水中加溫數min。注射時速度應慢,開始每min不超過1 mL,以后亦不超過4 mL。注射時如有異常反應,應立即停止注射。

遇有血清過敏反應,即肌肉注射撲爾敏。必要時應用地塞米松5 mg,加入25%~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靜脈注射,或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135 mg,或氫化可的松lOOmg加入25%~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中靜脈注射,亦可靜脈滴注。

為了避免皮試時呈假陰性造成的過敏反應,浙江磐安縣人民醫院一概采用不皮試而用異丙嗪或撲爾敏分段稀釋靜滴法,即在抗蛇毒血清靜滴前常規肌肉注射異丙嗪25~50 mg,將抗蛇毒血清4 mL。稀釋于5%葡萄糖液500 mL中,以每min20滴的速度緩慢靜滴,20 min后如無反應,再加入所需量的抗蛇毒血清搖勻后作快速滴注。此法的優點可省去皮試步驟,同時也避免了皮試中假陽性及假陰性的診斷困難,具有過敏試驗、治療、脫敏的三重作用。如有反應可調節滴速進行脫敏療法,且便于靜脈加藥,使治療更加及時,搶救更為方便,護理工作進一步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