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蛇毒血清是國際上公認的最有效的治療蛇傷的藥物。世界上研制抗蛇毒血清僅100年歷史。
我國在免疫學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比外國要早幾個世紀,宋朝(公元998年?公元1022年)就首創了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開創了世界上人工免疫預防的先例,是醫學史上的重大發明之一。種痘的方法于17世紀傳入歐洲。但是,我國對于抗蛇毒血清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1923年才傳入我國,首先在臺灣省開始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了抗烙鐵頭蛇毒血清、抗竹葉青蛇毒血清、抗眼鏡蛇毒血清和抗銀環蛇毒血清等4種,但未見臨床方面的報道。
1960年廣西醫學院報道研制成抗銀環蛇毒血清。衛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從1956年開始研究抗蝮蛇毒血清,于1964年制成濃縮抗眼鏡蛇毒血清,1972年研制成抗尖吻蝮蛇毒血清,1981年又制成抗金環蛇毒與抗蝰蛇毒血清。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與上海合作,研制成了抗新疆蝮蛇毒血清。
各種抗蛇毒血清已經大批生產,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70年代以前,我國各地蛇傷患者未用抗蛇毒血清,死亡率為4.0%?8.8%。70年代以來,開始推廣應用抗蛇毒血清,蛇傷患者的死亡率為0.4%左右。廣西醫學院用抗銀環蛇毒血清治療銀環蛇咬傷67例,浙江中醫研究所用抗尖吻蝮蛇毒血清治療尖吻蝮咬傷62例,二組無1例死亡,成功率均為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