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農作、捕蛇、養(yǎng)蛇過程中,經常與毒蛇接觸,特別是養(yǎng)殖場在對毒蛇進行采毒的過程中,直接與毒蛇親密接觸,一不小心就有被毒蛇咬傷的可能,若不及時處理或是處理不當,輕則發(fā)生中毒,影響身體健康,重則可導致殘廢或死亡。因此,蛇類養(yǎng)殖者應掌握防護知識和急救措施,這不但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而且對周圍被毒蛇所傷的居民也十分有利,也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
一、做好個人防護
由于易被蛇咬的部位多為小腿、踝關節(jié)、足背部及手腕等四肢裸露的部位。加之多數(shù)毒蛇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似,如竹葉青、五步蛇等的體色與植物、枯葉的顏色相似,不容易發(fā)現(xiàn)。因此,野外勞作者或是養(yǎng)蛇者到野外捕捉蛇時,應穿上高幫鞋、膠鞋、長袖衣、長褲。進入深山時還應將褲腳扎緊,頭戴硬沿草帽,較好手拿長木棍,可打草驅蛇,避免蛇傷。由于五步蛇、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有撲火的習性,晚上攜帶的照明工具較好為彎頭燈,且應離
身體稍遠。
蛇場的工作人員進出毒蛇房,從事投料、清理衛(wèi)生、巡查、記錄數(shù)據(jù)、捕捉采毒等工作時切不可著拖鞋、短袖衫、或是徒手操作;進入蛇房或蛇園時,應先仔細觀察地面及周圍環(huán)境有無毒蛇藏身,以防踩踏而遭受襲擊咬傷,特別是眼鏡蛇和眼鏡王蛇,切不可與其正對面,以防噴出的毒液入眼,造成中毒。若噴入眼睛,應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或用結晶胰蛋白1000~2()00單位,加生理鹽水20毫升溶解后,滴入眼睛反復浸洗,可將蛇毒破壞,避免眼睛中毒酶。進入毒蛇房較好兩人同行,且應隨身攜帶防護藥品,在捕捉毒蛇的過程中,若不小心被咬傷,應立即停止捕捉,馬上進行局部排毒處理。切忌等捕捉到或是捕捉完毒蛇再進行處理。

二、配備蛇傷的防治藥品及工具
由于蛇類養(yǎng)殖場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與蛇打交道,時間長了總有疏忽被咬的時候。因此.各養(yǎng)殖場應根據(jù)飼養(yǎng)毒蛇的種類,配備充足相應的蛇傷防治藥品和處理工具;而野外捕蛇者,均應隨身攜帶蛇藥包或簡單的處理工具,以備不測時使用。養(yǎng)殖場的管理人員應經常檢查藥品、工具數(shù)量及質量等,將不足或過期的藥物要進行及時補充和更新,并妥善保管,做到隨用隨取。常備的藥物和工具有以下幾種。
(一)蛇傷急救包
每個蛇類養(yǎng)殖場必須配備一個具有一次性注射器、結晶胰蛋白酶、普魯卡因、蛇傷解毒藥、擴創(chuàng)傷口用的刀片和止血帶的急救包,以及消毒酒精、碘酒、高錳酸鉀等。 ,
(二)快速蛇藥
用于外搓的尿肌酐和縮合鞣質快速蛇藥,在蛇傷后5分鐘內立即使用有顯著療效,超過5分鐘后功效大減,不得內服,平時應放入瓶內密封,置于遮陰處。有效期僅為3個月。
(三)急救蛇藥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各種抗蛇毒血清、南通蛇藥片(江蘇南通藥廠生產)以及廣東蛇藥(廣東制藥廠生產)。
(四)工具
手術刀片多塊、三棱針2枚、橡皮止血帶4~6條、繃帶2~3卷、火柴5~6盒,以及脫脂棉2~3包等。
三、口服蛇毒防蛇傷
蛇毒具有抗原性,常與毒蛇接觸的蛇場工作人員、市場銷售人員以及蛇餐館的殺蛇人員,適當口眼少量蛇毒可起到免疫作用。口服適量抗毒素后可反復作用于人體,能產生具有保護作用的抗毒素。不過,這種抗毒素在人體內不可終身免疫,只能維持4個月。因此,被毒蛇咬傷數(shù)次的人,即使被同種毒蛇咬傷仍可能會引起中毒。
四、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
由于蛇多喜歡在亂石堆、雜草叢、洞穴等地方棲身。特別是在蛇活動高峰期的5~10月,因山區(qū)的房屋周圍及角落陰涼而雜草又多,是蛇較理想的棲息地,有時會因捕捉老鼠或是襲擊家禽或是偷吃蛋類而人屋內,很容易被人不小心誤踩導致咬傷。因此,平時要將房屋周圍的雜草鏟除干凈,清理亂石堆,若房屋四周有鼠洞應及時修補好,消滅毒蛇的隱藏場所,消滅老鼠及昆蟲等,斷絕毒蛇的食物來源。另外,在蛇的活動期,可用雄黃配酒在屋四周圍噴灑,也可起到預防蛇入屋傷人的效果。
五、普及蛇傷防治知識
養(yǎng)殖場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學習有關蛇的知識以及蛇傷的防治方法,并掌握運用,樹立預防觀念,做到有備無患。并向周圍的群眾傳授蛇傷急救及蛇傷防治知識,不斷提高群眾對蛇傷的預防及認識,提高對蛇傷的早期自救和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