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咬傷后,首先要判斷是蛇還是昆蟲咬傷,若是蛇咬傷,則判斷是毒蛇咬傷還是無毒蛇咬傷(表m),然后再進行針對性地處理。
目前,我國出現較多的—蛇咬傷的毒性可分為三類,即神經 毒、血循毒及混合毒,不同的毒性所引起的中毒反應不同。
(一)神經毒類毒蛇咬傷(風毒)
銀環蛇、金環蛇及海蛇等屬此類。中毒癥狀表現在神經系統方面。被咬時傷口初期僅有麻木感或輕微痛感,發病常在1?3小時 后。初起頭昏乏力,視物模糊,腹痛,嘔吐,全身肌肉疼痛,繼而 病情迅速發展,很快出現神志不清,表情淡漠,眼瞼下垂,言語不 清,口角流涎,吞咽困難,呼吸短促,直至昏迷抽搐,瞳孔散大, 神經反射消失,最后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由于潛伏期較長,早期癥狀輕微,局部不紅、不腫痛,易被忽 視,但發病后毒素吸收迅速,危險性大,若度過危險期則可轉危 為安。
(二) 血循毒類毒蛇咬傷(火毒)
五步蛇、蝰蛇、烙鐵頭、竹葉青等屬此類。中毒癥狀主要表現 在血液循環系統方面。被咬傷后數分鐘即出現傷口劇痛或灼痛,傷 口出血不止,腫脹蔓延迅速。傷口周圍出現水皰、血皰、瘀點、瘀 斑、周圍淋巴結腫大、觸痛、舌質紅、苔黃。嚴重者咯血、嘔血、 便血、血尿、血壓急劇下降,出現休克、昏迷。
此類蛇傷潛伏期短,病勢發展快,病性持久,危險期長,處理 不好還可能留下傷肢萎縮等后遺癥。
(三) 混合毒類毒蛇咬傷(風火毒)
眼鏡王蛇、眼鏡蛇、蝮蛇等屬此類。因其毒液中既含有神經 毒,又含有血循毒,因而稱之為混合毒。但眼鏡王蛇和眼鏡蛇以神 經毒為主,蝮蛇以血循毒為主。咬傷后即出現局部疼痛,腫脹明 顯,傷周有水皰、血皰、瘀點、瘀斑,易形成局部潰瘍,組織壞 死。傷后1?3小時,出現頭昏、視物模糊、四肢乏力、惡心、嘔 吐,繼而病情迅速惡化,昏迷、呼吸麻痹,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此類毒蛇咬傷潛伏期短,出血類似血循毒類毒蛇咬傷,全身癥 狀出現較慢,早期易與血循毒混淆。
三、毒蛇咬傷的病情輕重判別
被毒蛇咬傷的傷者中毒的嚴重程度一般與毒蛇種類、所處地 區、被注人體內蛇毒量的多少、毒蛇傷人時所處狀態、傷者個體差 異以及蛇毒吸收快慢有關(表13-2、表I3-3)。一般眼鏡王蛇、銀 環蛇、金環蛇、五步蛇咬傷的死亡率較高,其次是蝰蛇、眼鏡蛇、 海蛇和蝮蛇。雖然眼鏡王蛇的毒性較銀環蛇弱,但其排毒量大,致 死率較高。另外,夏季進食后的毒蛇毒液量較少,毒性較緩和;而 在饑餓狀態下和冬眠初醒的毒蛇因蛇毒濃縮,其毒性猛烈,以及處 在生殖期護仔心切的毒蛇咬人時排盡毒液,均會使人中毒較深;另 外,身體強壯的人比幼老體弱者的抗毒性要強,被咬后中毒程度也 會輕些;若傷及頭部、頸部或血管,則蛇毒吸收擴散的速度要比傷 口在肢體的危險性大,中毒也深;一般傷口淺的中毒程度要比傷口 深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