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現有毒蛇600余種,除南極、北極、大西洋及少數島嶼之外,都有毒蛇的分布。蛇傷嚴重的地區是南美、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區,蛇傷的病人絕大多數是野外工作者。要想做好蛇傷防治工作,須抓住幾個要點:
1、掌握蛇類活動規律,積極預防蛇傷一般來說,毒蛇咬傷大多是發生在人踩到或逼近蛇體時。因此,除了使用各種方法控制自然界中的毒蛇數量以外,了解當地主要危害蛇種及其活動規律,在勞動或活動中注意適當的防護,是可以預防蛇傷的。人們進人深山草叢時,較好帶一根棍棒開路,以達“打草驚蛇”、把蛇趕跑之目的。還要穿高腰球鞋,打綁腿,穿長褲,緊褲腳,頭戴笠帽,夜行時要帶照明工具等,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2、普及蛇傷防治知識,組織蛇傷防治網絡在毒蛇咬傷較嚴重的地區,組織、發動群眾,通過展覽、講座、放幻燈與電視等形式大力進行宣傳教育,普及毒蛇及毒蛇咬傷防治知識,組建蛇傷防治網,提高蛇傷早期自救的能力。
3、掌握蛇咬傷的要點,自我早期診斷當人不幸被蛇咬傷以后,首先要保持安靜,傷者較好不要行走,以免加速蛇毒在體內的擴散。首先要根據咬傷的情況,辨別是毒蛇還是無毒蛇。
4、爭分奪秒,盡快有效地進行急救當人被毒蛇咬傷后,第一步是要立即結扎傷口的上方,阻止靜脈回流,減少毒液的擴散。結扎要爭取在咬傷后lmin?3min內完成,且越快越好。可用橡皮帶、繩子、布條、手絹等東西,或立即撕開襯衣進行結扎。如果咬傷的是手指,要扎在傷指的根部;如果咬傷的是小腿,要扎在膝關節上方;如果咬傷的是前臂,應結扎在肘關節上方。結扎的松緊度應以能阻止淋巴和靜脈回流,又能使動脈血少量通過為度。結扎后,每隔l0min?20min必須放松2min~3min,以免長時間阻止血液循環,造成局部組織壞死。
結扎好以后,應對傷口進行沖洗。可用3%雙氧水或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傷口周圍的殘余蛇毒和臟物沖掉。如果沒有條件,也可用鹽水、肥皂水或清水沖洗。
沖洗后,進行擴創、排毒。先以傷口為中心,用小刀切開一個“十”字切口,或在兩個毒牙痕間行“一”字形切開,深達皮下組織,但、要注意避開局部血管,如有毒牙應取出。然后在擴創的傷口上行負壓吸毒。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混血的蛇毒在口腔里(粘膜健康者)短時間內不會被吸收,而且唾液對蛇毒有一定的破壞作用。但是,吸吮者的口腔、唇齒以至胃腸都必須沒有傷口或疾病,否則也會中毒。如果被咬傷部位皮下組織較厚或周圍組織較多,可采用拔火罐拔毒。也可利用火烙法,把火柴點燃后在咬傷的牙痕處爆燒,連續3次?5次,爆燒后牙痕處形成焦痂,使咬傷局部的蛇毒變性破壞,減少全身中毒反應。
5、送醫院進行急救經過急救處理以后,應該盡快把傷者抬送到附近醫院去診治。如果咬人的毒蛇已經被打死,要把蛇也帶到醫院去,以便醫生正確診斷。可采用中西醫藥綜合治療,有條件者,先注射抗蛇毒血清。單價抗蛇毒血清是根據不同毒蛇的毒性制成的,只能治療某種毒蛇的咬傷;多價抗蛇毒血清是根據某一地區多種常見的毒蛇的毒性制成的,在不能確診是哪種毒蛇咬傷的時候,可以用多價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