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工藝品及樂器的皮張,以大而厚實無損者為佳。我國很早就開始用蛇皮作為樂器的琴膜和手鼓皮。蟒蛇皮厚而質地堅韌,用來制作二胡、四胡、大胡等樂器的琴膜,音調低沉、婉轉、悠揚。此外,三弦及手鼓也可用蟒蛇皮蒙。從厚度上說,烏梢蛇皮雖比蟒蛇皮薄,但是韌度不差,作胡琴的琴膜,其音調高昂而激揚。烏梢蛇皮還可制京胡。在樂器制作上,近年來還有些創新。如音質和音效可以和大提琴匹敵的特大“低革胡”,所蒙的琴膜便是大張的蟒蛇皮。除以上談到的蛇皮外,也有用滑鼠蛇等大型蛇皮于樂器制作的。蒙琴膜和手鼓皮時,均須使干燥的蛇皮濕水令其潮潤回軟,再繃蒙后固定而成。
用蛇皮制作日用工藝品,我國起步雖晚于國外,但近年來的發展勢頭漸猛。臺灣省不僅用上內地產的蛇皮,還從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購入蛇皮進行加工,制品銷往美國和歐洲等地。
制品的種類,隨著工藝的革新而日益拓展。剝皮后只要快速地將蛇皮干燥,其原有的美麗顏色和斑紋可以保持不變,制成品當然也是十分別致的。不過,工藝上大多是先把蛇皮漂白,然后再作染色。
蛇皮在制日用品前,像牛、羊皮那樣,也要硝皮,進行鞣制。固然,蛇皮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韌性,可是它畢竟沒有牛、羊皮厚實,所以在加工時,有的用尼龍等材料膠合增厚。

目前用蛇皮制的日用品,除腰帶、手提皮包、錢袋、煙盒、童靴、女鞋等之外,還有短襖等。做較大的日用品,若用小蛇皮,需要多張拼接,這就遜色不少,理想的是用大型蛇皮。蛇皮的寬度,在商業上大多以英寸為單位,作加工原料的大多為4。6英寸(10.16。15.24cm)。4英寸(10.16cm)以下的就被認為是小蛇皮,不太受歡迎,故收購價格低。這兒的英寸數,是指蛇皮的肛門至頭部的中點的寬度。蛇皮連有頭皮,肛后約留5 cm,其后的尾可剪去。
以蛇皮制作的工藝品,消費者購之除作日用品外,更多的人倒還是將其作為賞心悅目的紀念品。
有的人甚至賦予“辟邪”的觀念。這當然是出于迷信,但將它視作“絕非凡物”的大有人在。
享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于1981年4月正式接納游客參觀鱷魚園。觀眾在欣賞無數大小鱷魚及其精彩表演后,除到營業部去選購鱷魚皮制品外,對琳瑯滿目的蛇皮制的工藝品,總是深感興趣,踴躍選購。

通常,用蛇皮自制一點小型的日用品也不復雜。最簡單的要算是書簽了。把一些小型的蛇皮剝下后,趁內側未干而有黏性時,立即展平貼在厚紙上,把它夾在容易吸水的紙中壓平。干后,邊上修裁一下,就極為好看了。如赤鏈蛇皮書簽中央貫以一行紅黑相間的天然色斑,兩側飾有斑斕的點線,甚為別致。玉斑錦蛇的皮作書簽,無論斑塊的別致和色彩的巧妙鑲嵌,均頗具魅力。更有趣的是眼鏡蛇皮書簽,頭部的那段,那副眼鏡斑赫然人目,盡管因它只有黑白兩色而不艷麗,可是猶如淘氣的孩子向人眨巴著眼睛的模樣兒,可真令人愛不釋手。此例說明,只要巧妙構思,小型蛇皮也可以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