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合適的溫度可加速蛇毒抗原與其抗體的結合和增快出現反應的速度,一般在15C? 4CTC為宜,最適溫度為371:。56€以上反而使抗原抗體復合物解離,又易破壞補體,60X: 以上則造成抗體球蛋白變性及某些抗原破壞。
溫度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溫度升高可使反應物抗原抗體分子運動加快,以使抗原與抗 體碰撞機會增多,從而易相遇結合,也可促進第二階段反應中抗原抗體及其介質的相互作 用,加速出現反應現象。所以蛇毒的抗原抗體反應較好是在37'C左右進行。
(二) pH
不同pH可影響反應物的電離及電荷性質,特別是對抗體球蛋白的電離及帶電性能 影響較大。反應物在等電點的pH環境中不帶電荷,此時不起反應或出現非特異性沉淀。 免疫球蛋白的等電點為PH4. 8?6. 6,抗原抗體反應最適pH為6. 0?8. 0,若低于pH3. 0 以下,則發生非特異的酸凝集。
(三) 電解質
血清學反應中需要適量的電解質,如無電解質存在則不出現可見反應。蛇毒抗原和抗 體的結合可不需要電解質幫助,但抗原抗體結合物的凝聚反應或沉淀反應以及補體結合 反應等必需電解質存在。因為蛇毒抗原抗體都是蛋白質,它們在溶液中都屬于膠體物質, 帶有電荷。膠體粒子又有許多強極性基團(如羧基、氨基及肽鏈等),它們與水有很強的親 和力,以致在粒子外周構成水層,稱為親水膠體。所以親水膠體比不帶水層的疏水膠體溶 解度高。抗體和抗原未結合時都屬于親水膠體,但當二者相對應的極性基團(如竣基、氨基 等)互相吸附后,不能再和水分子結合,因而失去親水的性質變為疏水膠體,這時易受電解 質的中和作用,失去電荷,降低其電勢而互相聚集,呈現各種可見反應。這種抗原抗體反應 的速度隨著鹽類濃度增高而加快,最適的濃度是0. 85%生理鹽水等滲溶液。過高濃度的 鹽溶液(15%)反而妨礙抗原抗體結合,并可使抗原抗體凝集物或沉淀物解離。更高濃度的 鹽溶液(半飽和至飽和)可完全消除反應物上電荷,即使是單純的抗原或抗體,也會發生特 異性沉淀,稱為鹽析。
(四) 振動和攪拌
振動和攪拌可以顯著增高抗原抗體反應速度,明顯地加速抗原抗體結合物的互相凝 聚,因為增加了反應物碰撞和接觸的機會,而且它的作用與反應物顆粒大小呈正比。振動 或攪拌可使蛇毒和其抗體的沉淀反應及間接天然膠乳凝體反應的速度加快一倍多。
(五) 其他因素
非特異性血清蛋白含量過高會影響、阻礙或延緩抗原抗體反應,這是由于它對膠 乳的保護作用以及增加反應液的粘度之故。這在蛇毒與抗體的間接天然膠乳反應和血凝 反應中最為明顯。
類脂質除去抗體血清中的類脂質,可阻礙凝集物和沉淀物的生成。類脂質對抗原 與抗體的結合并不重要,但對結合物的凝聚則十分重要,其原理尚不明。
糖類高濃度的糖妨礙抗原與抗體生成凝集物或沉淀物。高分子的右旋糖酐可使 紅細胞發生自凝。
蛇毒類某些蛇毒如眼鏡蛇毒是一種強堿性的蛋白質或多肽,易造成載體顆粒(如 天然膠乳等)非特異性凝集。當強堿性蛇毒作為被檢物進行間接載體(天然膠乳)抑制試驗 時,在反應液中含量較高的情況下,易發生非特異性凝集而出現假陽性。蛇毒的強堿性 PLA2能水解紅細胞膜磷脂釋放溶血磷脂,引起溶血(也可能與其分子中含有較高的電荷 有關)。因此,用含有強堿性PLA2的蛇毒致敏血細胞時,要注意瑢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