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是毒蛇頭部的毒腺(某些口腔腺變態后的腺體)的分泌物。毒腺為強韌白色結締組織,位于毒蛇頭部兩側口角的上方,完全被頭部肌肉包圍著,毒腺多與特化成的毒牙相通,腺體借周圍肌肉的收縮將其分泌的毒液壓擠進入毒牙的溝或管內,從而注入被咬者的體內而引起中毒。蛇毒雖能使人畜中毒,但在臨床上應用確能治療毒蛇咬傷及一些疑難疾病,并可取得顯著的療效。

蛇毒是稍有黏性的液體,呈黃色、淡黃色、乳白色、綠色甚至無色。含有30多種物質。味苦,稍有腥味。蛇毒中的酶類具有強大的催化能力,選擇性強,在醫藥效用上可起到專一的催化作用。應用蛇毒最早的是,1993年Mailaelelesser用眼鏡蛇毒給癌癥患者鎮痛,收到了很好效果。1963年Keid從馬來西亞的紅口蝮蛇毒中分離提純到溶纖酶樣的物質,并將其用作防止血栓形成的藥物。國外如美國、意大利、印度等國多采用精制的神經毒作為鎮痛劑治療關=青炎、神經痛肌炎等癥,并有治療腫瘤的報道。此外,還用分離提純的眼鏡蛇毒治療冠心病(眼鏡蛇和眼鏡王蛇等蛇毒需經特殊加工后才能使用)。我國最早把蛇毒用于醫
療的是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廣州中山醫學院用眼鏡蛇毒的粗毒治療多種疼痛,獲得了較好的鎮痛效果。1976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開展了多種蛇毒的分離提純工作,龔潮梁等用提純的眼鏡蛇神經毒于1978年制成“克痛寧”注射液,用于臨床鎮痛效果較好。近年來,中國醫科大學蛇毒研究室用遼寧蛇島蝮蛇毒制成栓酶注射液,用于治療閉塞性血管病取得了成功。解放軍238醫院和沈陽醫學院合作,從東北長白山脈陸生蝮蛇毒中分離提取出來凝血酶,制成清栓酶藥物,對閉塞性m管病和周圍血管病等均有良好療效。由于蝰蛇毒可使m中纖維蛋白原變成纖維蛋白而形成凝塊,故近些年來,用0.1%蜂蛇毒的滅菌溶液治療血友病等的出血,并將其用于叭液病的豁別診斷。此外,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浙江省中醫研究所相f浙汀醫科大學協作,研制成功精制抗蝮蛇毒血清和精制抗尖吻峻蛇毒血清。廣州醫學院與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辦作精制抗鍬環蛇毒血清,提高了毒蛇咬傷病人的治愈率。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目前已經能用毒蛇的毒液制成各種抗蛇毒血清和疫苗。據初步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利用50多種蛇毒研制成了70多種抗蛇毒血清。近年有科研單位還用眼鏡蛇的神經毒組分生產出新的藥品,不但療效良好,而且還不會產生耐藥性。此外,蛇毒中還含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組分——生物催化劑。因此,蛇毒在國際市場上比黃金還貴多倍,如蝮蛇純干毒粉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是黃金的20倍,且供不應求,故有人把蛇毒譽為“液體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