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認為,蛇傷發病不離陰陽、氣血、經絡、臟腑、衛 氣營血、三焦,治宜辨證論治。其臨床表現:蛇毒傷人,早期作 用于經絡,臨床表現有局部腫痛或麻木,其火毒重者,則以紅、 腫、熱、痛為主;其風毒重者,則以麻木甚至癱瘓為主。蛇毒傷 于氣,則氣滯而為痛;蛇毒侵凌于血,則可以出現血泡、瘀斑、 甚至血熱妄行,全身出血現象。若蛇毒犯于臟腑,則可導致急性 呼吸衰竭、急性循環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其嚴重者,可以心 停氣絕、陰陽離決,精神乃絕而死亡。本節是從整體觀念,辨證 分析方法,來治療毒蛇咬傷的。
蛇傷病人的臨床表現是與致病因素有關,當不同的蛇毒作用 于人體后,會產生不同癥狀,這是辨證的根據。按其病因分為三類:
(―)風證風毒類(神經毒)見于銀環蛇、金環蛇、海蛇。 風者,善行數變,形容此類毒蛇咬傷后,變化快,變化多。《內 經,病機十九條》“諸暴強直,皆屬于風”,“諸風掉眩,皆屬于 肝”,風屬肝,肝主筋,筋主慢引,肝開竅于目,故神經毒毒蛇傷 人,有頭昏、項背強痛、眼瞼下垂、瞳孔散大、視物模糊、復視、 抽搐、張口、伸舌、吞咽、說話困難、肢體軟弱無力。危重者呼 吸困難,發紺,甚至呼吸麻痹。而局部癥狀輕微,不紅、不腫、 不痛、反有麻木感,容易使人忽視,由初期無明顯癥狀,在短短 的數小時內,病情就可以急轉直下發展到重、危型。現代醫學證 明神經毒主要作用于神經肌肉接頭發生箭毒樣作用等引起呼吸肌 麻搏,四肢癱瘓,沒有病理反射。
中醫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李時珍說:“蛇雖 陰類,卻為火口”,故治療原則宜:活血祛風,清熱解毒。可用:
祛風解毒湯:紅背絲綢30g、當歸15g、白芷30g、雄黃6g、 吳茱萸10g、細辛6g、半邊蓮30g、青木香10g、蜈蚣6g、全蝎 6g、僵蠶10g、蟬衣10g、菖蒲10g、隨癥加減煎服。
(二)火證火毒類(血循毒)見于竹葉青蛇、烙鐵頭蛇、 五步蛇、蝰蛇。這類毒蛇咬傷,局部紅腫、疼痛,水泡,瘀斑, 附近淋巴結炎,傷口出血不止,甚至發生組織壞死、全身不適、 畏寒發熱、神昏、眼結膜出血,鼻tt,陰道出血,尿血便血等。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熱瞀瘛,諸逆沖上,諸躁狂越,諸病浮 腫,疼酸,皆屬于火”,又“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現代醫學認為 血循毒中含有心臟毒、細胞毒、溶血毒、出血毒、促凝與抗凝因 子、酶等作用引起出血癥狀及急性循環衰竭、腎功能衰竭。以熱 毒為主者,治宜清熱解毒利尿,可用:
清利解毒湯:小葉三點金草l00g、半邊蓮20g、生地30g、白 茅根30g、車前草30g、大黃15g后下、蒲公英20g、梔子15g、黃 菩10g、隨癥加減煎服。
以血癥為主,治宜涼血止血利尿解毒,可用:
涼血解毒湯:通城虎10g、旱蓮草30g、茜草15g、生地30g、 當歸15g、鮮側柏葉30g、半邊蓮20g、梔子15g、赤芍15g、丹皮 15g、大黃20g后下,水牛角絲60g先煎隨癥加減煎服。
(三)風火兼證風火毒類(混合毒)見于眼鏡蛇、眼鏡王 蛇、蝮蛇。此類毒蛇咬傷,局部明顯紅、腫、痛、熱,或伴有水 泡、血泡、瘀斑及組織壞死尤其眼鏡蛇咬傷者常見。全身癥狀見 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悸、心慌、復視、眼 瞼下垂、視物模糊、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可以出現心力衰竭、 呼吸麻搏和急性循環衰竭。治宜降火熄風、通利解毒,可用:
通降解毒湯加減:半邊蓮30g、小葉三點金草100g、石柑子 30g、梔子15g、白茅根30g、鉤藤15g、當歸15g、生地30g、白芷 15g、蜈蚣6g、五靈脂10g、龍膽草10g、大黃20g后下,并隨癥 加減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