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我國產蛇類160余種。其中毒蛇種,分于4科23屬,按毒牙區分,有管牙類、前溝牙類和后溝牙類。
表2-1我國所產的毒蛇種數
毒牙類型 |
科 |
別 |
亞 科 |
屬 數 |
種 數 |
后溝牙類 |
游蛇科 |
游蛇亞科 |
|
|
|
|
|
|
水游蛇亞科 |
1 |
|
前溝牙類 |
眼鏡蛇科 |
|
4 |
8 |
|
. |
海蛇科 |
扁尾蛇亞科 |
2 |
|
|
|
|
|
海蛇亞科 |
7 |
11 |
管牙類 |
蝰 |
科 |
蝰亞科 |
2 |
4 |
|
|
|
蝮亞科 |
2 |
10 |
合 |
|
|
計 |
23 |
47 |
游蛇科的后溝牙類毒蛇10種,除花條蛇一種產于西北 外,其余9種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區,其中金花蛇、水蛇和黑 斑水蛇極少見。后溝牙類的毒液很少,毒性也較輕微,其毒牙 長于上頜骨后端,很難傷及人體,所以對人實際上沒有什么危 害。何如長時間狠狠地咬住人時,也會引起中毒。
海蛇科已知15種,都產于海水中,沿海漁民捕魚時,常隨 魚捕入網中。
眼鏡蛇科8種,基本上分布于長江以南。其中臺灣麗紋蛇僅產于合灣省,黑環蛇主要分布于印度的阿薩姆及大吉嶺 地區,我國僅在海南島發現過。麗紋蛇及福建麗紋蛇分布雖 較廣,但產于山區人煙稀少地方,咬傷人的報導極少。本科中 對人危害較大的毒蛇主要是眼鏡蛇、眼鏡王蛇、銀環蛇和金環 蛇等四種。它們的分布,基本上在北諱25度左右(大致相當 于南嶺及苗嶺山系)以南;在東南沿海平原丘陵地區,向北可 達北緯30度左右。眼鏡蛇及銀環蛇在華中地區可沿波陽湖 及洞庭湖水系的低地北達長江沿岸。
蝰科的蝰亞科共4種。白頭蝰屬只有1種即白頭蝰,雖 發現于西藏、四川、貴州、云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區),數 量極少。蝰屬有3種:極北蝰是歐洲的常見主要毒蛇,經北 亞達遠東地區,但在我國只在吉林長白山區發現過;草原蝰在 我國也僅限于新疆西北阿爾泰山山麓地區;蝰蛇是印度及緬 甸等地區危害最嚴重的毒蛇之一,在我國分布于廣東、廣西及 福建南部和臺灣。估計云南西南部可能也有蝰蛇的分布。
蝮亞科共10種。蝮屬有4種:蝮蛇分布最廣,在我國除 青藏高原和北回歸線以南外,其余廣大地區都有它的分布。云 南南部西雙版納的蝮蛇記錄有待進一步證實。尖吻蝮(又名 五步蛇、蘄蛇)分布于長江中下游與南嶺、苗嶺山地之間的山 區,目前已知其分布的西限在貴州興義縣,向東達東南沿海及 臺灣。高原蝮是蝮蛇的相近種,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東部及橫 斷山脈地區。雪山蝮目前僅知產于云南北部麗江大雪山海拔 4000米左右的高山。烙鐵頭屬有6種:臺灣洛鐵頭僅見于臺 灣;菜花烙鐵頭主要分布于橫斷山脈地區,北達甘肅武山,并 _西走向的山脈向東分別達中條山、伏牛山、大巴山及巫山 地區;山洛鐵頭亦分布于橫斷山脈及云貴高原,并沿苗嶺及南 嶺山系向東達武夷山區;焰鐵頭的分布似乎是在西面集中于四川盆地周圍山區,并沿南嶺山系向東,在東部集中于武夷山 區;白唇竹葉青主要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以南及東南沿海地 區;竹葉青的分布則除與白唇竹葉青相同范圍的山區外,向北 可達甘肅東南及河南南部。
根據目前已知的毒蛇分布資料,結合各地蛇傷臨床報導, 可以初步提出我國各地區造成蛇傷危害的主要毒蛇種類。從 北到南,大致可作如下劃分:
【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包括新疆。主要毒蛇為蝮蛇,但 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尚有尖吻蝮、烙鐵頭及竹葉青。
【西南地區】指四川盆地及其周圍山區、云貴高原及橫 斷山脈地區。主要毒蛇是隸屬于蝮亞科的蝮蛇、尖吻蝮(貴州 境內)及烙鐵頭屬的各種(臺灣烙鐵頭除外)。
【華中地區1指長江中下游沿岸,向南達南嶺山脈。在 平原丘陵地區主要為蝮蛇、眼鏡蛇及銀環蛇,在山區主要為尖 吻蝮及竹葉青等。
【華南地區】指南嶺山脈及其以南地區,此外尚包栝云 南南部、貴州南部南盤江及紅水河流域河谷低地、臺灣省。主 要毒蛇有眼鏡蛇科的眼鏡蛇、銀環蛇、金環蛇和眼鏡王蛇,蝰 亞科的蝰蛇(貴州及云南尚未發現),蝮亞科的尖吻蝮(廣西北 部及臺灣)\烙鐵頭、竹葉青及白唇竹葉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