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類在地球上出現時,蛇類就已經成為人類周圍環境中的組成部分。蛇與人的關系較為密切,毒蛇對人類危害嚴重。我們上古時代的祖先穴居野外,彼此見面時都要問一聲遇到蛇沒有。東漢時許慎《說文解字》(公元121年)中就有記載:“它,蟲也。從蟲而長,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數十萬人被毒蛇咬傷,文獻報道印度全年蛇傷人數達30萬?40萬人,死亡3萬多人。我國統計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毒蛇咬傷患者一年也達10萬人次,其中73%為中青年;蛇傷死亡率為5%?10%,有劇毒的眼鏡王蛇的咬傷死亡率高達90%以上;蛇傷致殘喪失勞動能力者占25%?30%。因此,研究蛇傷的防治和蛇毒的利用是醫務工作者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要點
人們在野外活動時,有可能遇到蛇,如何區分有毒蛇或無毒蛇呢?
毒蛇與無毒蛇的根本區別在于有無毒牙與毒腺。然而在野外要辨別有毒蛇和無毒蛇,則主要從外形和動作予以鑒別,參見表1-1—1。
表1-1-1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