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為底棲性魚類,多生活在湖泊、塘堰、河道、溝渠、稻 田及池沼中的底部,其適應能力較強,但以腐殖質較多的泥底、 偏酸性水域最為適宜。黃鱔性喜穴居生活,通常晝伏夜出,冬季 有“蟄伏”習性,當水溫下降到l0°C以下時便進人洞穴冬眠,立 春水溫回升到l0°C以上時又出穴活動和覓食。黃鱔生存的水溫范圍4?40°C,最適生長水溫為15?28°C。黃鱔能用口腔咽腔及表皮 直接呼吸空氣,對低溶解氧的耐受能力較強,出水后只要能保持 皮膚的濕潤,仍可存活相當長的時間。黃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 的雜食性魚類,對食物很挑剔,食物不可口、不新鮮則不攝食。 有互相殘食的習性,攝食方式為吞食為主。
(一)土池生態養黃鱔
(1)建池
采用土池,要求池子不滲漏,幾平方米至幾十平方米均可, 池深1米,池底鋪設一層無結節經編網,網口高出池口 30?40厘 米,向內傾斜,并用木樁固定,以防黃鱔逃逸。網上鋪40厘米厚 的泥土,適量栽種慈姑等水生植物。在池子相對位置分設進水口 和排水口。
(2)放種
放養前每平方米用0.2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消毒,保持 水深20?30厘米,一星期后即可放養鱔種。鱔種一次放足。要求 無病無傷,背側呈深黑色并帶黑褐色斑點,每尾20?30克,規格 一致,以免大小懸殊造成大吃小。一般每平方米放3?5千克。鱔 種人池前用3%?5%食鹽水,或100毫克/千克福爾馬林綠溶液浸 洗消毒,殺滅體表的病原體。
(3)投飼
黃鱔是肉食性魚類,以蚯蚓、蝌料、小雜魚蝦、蠶蛹、螺螄、 河蚌肉等動物性飼料為主,不足時也可增投米飯、面條、瓜果皮 等植物性飼料。投飼應堅持“四定”:一是定質,不投喂腐臭飼 料,保證飼料新鮮不變質;二是定量,日投伺量應根據前一天吃 食的多少加以調整,以略有多余為度,大致按照在池的黃鱔重量 的5%掌握;三是定時,按照黃鱔的生活習性,投飼一般在傍晚進 行;四是定位,為使黃鱔養成定點吃食的習慣,便于觀察吃食情 況和清掃殘餌,應設食臺,固定地點投喂,食臺可用木框和聚乙 婦網布做成,為避免黃鱔集群爭食,食臺應適當分散,多設幾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黃鱔的苗種主要來源于野生采捕,就需 要進行馴飼,具體方法是:鱔種放養頭3?4天內不投飼,使其腹 中食物消化盡,然后將池水放掉加入新水,于晚間進行引食,將 黃鱔最喜歡吃的蚯蚓、河蚌肉等切碎作引食飼料,分成幾小堆放 在進水口一邊,并適當進水,造成微流。第一次的投飼量為鱔種 重量的1%?2%,第二天早晨如果全部吃完,投飼量可增到2%? 3%;如果飼料吃不完,應將殘料撈出,仍按前一天的投飼量投 喂。待吃食正常后,可在飼料中摻人來源比較充足的小雜魚、蠶 蛹、瓜果皮、豆餅等,第一次加人1/5,同時減少1/5的引食飼 料,如果吃得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普通飼料,幾天后,即可 正常投飼了。
5.管理
首先是保持水質清新,夏季高溫季節,可適量換水,換水溫 差不超過5°C;其次是注意防逃;第三是注意防病治病,常見病有 腐皮病、膚霉病、爛尾病、毛細線蟲病、棘頭蟲病等,要堅持預 防為主,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6.捕撈
一般在11月下旬開始。有水時可用鱔籠誘捕,晚上7?8時放 籠,第2天早晨3?4時收籠。也可將池水放干,用雙手依次逐塊 翻泥取出黃鱔。如果留待春節前后出售,可將池水放干,在泥土 上覆蓋少量稻草或草包,以避免結冰而使黃鱔凍傷凍死,到時翻 泥捕捉即可。
(二)網箱養黃鱔
魚池設置網箱養殖黃鱔,能充分利用池塘水體,具有投資少、 養殖周期短、經濟效益髙等優點,是目前增加池塘養殖效益的一 個有效途徑。池塘內網箱養殖技術要點如下。
(1)池塘的選擇
面積10?15畝,正常水位保持在1.8米以上,進、排水方便, 水源充足且無污染。
(2)網箱設置
網箱宜選用聚乙烯或尼龍網衣制成,規格為4米X2米XI. 8米,
網箱底部距離池底40厘米,網箱頂部高出水面50厘米。池塘內設 置網箱的總面積不宜超過水面總面積的1/3。網箱為長方形,網衣 的網目為6目X10目,以黃鱔不能逃出為原則。網箱頂部用蓋網 封閉,并在蓋網上留有1個投喂口,縫有尼龍拉鏈,便于開啟、 投喂和檢查。苗種放養前5?7天,用2010 -6高錳酸鉀溶液浸泡 網箱20分鐘,再將網箱放人水中,網箱中投放水花生、苦草等水 草,水草覆蓋面積占網箱內總面積的90%左右。設置時,可把網 箱固定在4根毛竹上,網箱的4個底角用石塊沉好,且網箱髙度可 以升降。
(3)放養野生苗種
苗種放養黃鱔苗種宜選用籠捕的野生苗種,其反應靈敏、無 傷病、活動能力強、黏液分泌正常、背側呈深黑色并帶有黑褐斑 點。鱔苗應規格一致,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浸洗消毒5?10 分鐘,且苗種要一次放足,放養密度約2千克/米2左右。放養時 間一般在6月中下旬,選擇連續晴天放苗,長途運輸的苗種應先 試水。
(4)飼料投喂
每個網箱內設置用木框或聚乙烯網布做成的飼料臺2個,定 點投喂,便于檢查和清除殘餌。投喂以野雜魚、蚯蚓、蠅蛆等動 物性餌料為主,要求新鮮、適口,鮮活餌料較好在投喂前經沸水 處理和消毒漂洗。根據黃鱔的生活習性,養殖初期應在傍晚投喂, 以后逐步提前投喂時間,待黃鱔適應白天覓食后再將投喂時間固 定下來,每天投喂2次,時間分別為上午9時和下午6時,投喂比 例為3: 7,日投喂量為黃鱔總重的并視水溫高低靈活 調節,一般以投喂后3?4小時內吃完為好。通常地,投喂人工配 制的軟條塊飼料,且飼料原料的組成基本固定。
(5)水質管理
定期洗刷網箱,以利于水體交換,可使網箱內的水體有較高 的溶解氧含量。每個月至少清除箱底沉積物丨次,每天要撈除網 箱內的殘餌、腐爛的水草和死亡的黃鱔,保持箱內清潔衛生。
(6)日常管理
加強巡箱,觀察黃鱔的生長和水質狀況,適時清洗網箱,以 除去雜物與附著過多的藻類,保持網箱內外水體交換的暢通。及 時修補、更換破損的網箱,防止黃鱔逃逸。密切注意池塘水位變 化,根據池塘水位及時調整網箱高度。發現水老鼠等敵害生物, 要及時捕殺。
(7)病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黃鱔正常攝食后,每隔7天進行1次水體消毒。 同時,每100千克黃鱔用大蒜250?500克拌餌投喂,每周1次。
常見病害和治療方法有:①赤皮病,用1.0毫克/升漂白粉全 池潑灑,或用2?4毫克/升五倍子全池遍灑;②細菌性爛尾病, 用10毫克/升二氧化氯藥浴病鱔5?10分鐘,或每100千克黃鱔用 5克土霉素拌餌投喂,每天1次,連喂5?7天;③出血病,用 10毫克/升二氧化氯浸浴病鱔5?10分鐘;④腸炎病,每100千克 黃鱔每天用大蒜30克拌餌投喂,連喂3?5天;⑤感冒病,由于注 人新水時與原池水溫的溫差過大所致,調水時需注意池塘在換水 前后的溫差不宜過大;⑥毛細線蟲病,毛細線蟲寄生于黃鱔魚體 內,使魚體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腫、肛門紅腫的現象,每千克黃 鱔用90%晶體敵百蟲0.1克拌餌投喂,連續6天即可;⑦梅花斑 病,黃鱔體表多處有黃豆大小的梅花斑狀潰爛點,可用漂白粉 10克/米3經常進行消毒加以治療。
(8)適時起捕
經過3?4個月養殖,部分黃鱔已達上市規格,應及時起捕, 并注意捕大留小。
9•沉箱越冬
冬季來臨前,應將網箱沉人水中,網箱頂部加蓋稻草或草苫 保溫,以免因水體結冰而凍傷,凍死黃鱔。
10.注意事項
30.應注意養殖用黃鱔苗種的選擇,體色黃、斑點大的鱔苗 生長快、增重多、成活率高,其次是體表黃綠、大斑點的鱔苗,
而其他體色、斑點細小或斑點細密的鱔苗則養殖效果較差。
(1)網箱養殖黃鱔,馴食是養殖成功的關鍵,馴食方法是饑 餓逼食與適口餌料生物誘食相結合,并逐步添加人工配合飼料, 直至最后完全使用人工配合飼料。
(2)養殖用的動物性餌料來源不穩定,品種經常變化,則黃 鱔的攝食容易受到影響,盡管養殖成活率較高,但黃鱔生長緩慢、 個體小,而采用人工配制的顆粒飼料養殖黃鱔,魚體攝食強度大, 不但成活率高,且生長快、個體大、體色鮮艷,市場售價高。
(3)網箱養殖黃鱔,在網箱內要放養一些水花生等水草,以 滿足黃鱔在自然水域中進行隱蔽生活的習慣。注意水溫對黃鱔的 影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夏季高溫中暑和冬季凍傷。網箱設置時, 不能接觸底泥,網箱底部應距離底泥不少于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