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幼蛇體小,.活動能力與成蛇相比較差,因而其飼養密度可大些。若是作為種蛇,則每平方米20條為宜;若是飼養作為藥材出售的銀環蛇,飼養半個月的幼蛇便可為成品,其飼養密度可大些,每平方米可飼養1()()條左右。通常,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條為宜,隨幼蛇的不斷生長發育,逐漸減小其飼養密度;并將氐勢較快的分揀出來分級飼養,切忌大小蛇混養,以防大蛇吃小蛇。由于蛇的種類及大小不同,其飼養密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人工養殖時,根據所養殖蛇的種類及個體大小來調整飼養密度。

幼蛇的較好飼養溫度為28~30℃,幼蛇在孵化出殼時,周圍環境溫度均能滿足其生活要求,若在出殼時環境溫度低于20℃時,應采取保暖和升溫措施;若溫度高于32℃且持續時間過長,則需采取降溫措施。
通常幼蛇的飼養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較適宜。當進入蛻皮階段的幼蛇,環境濕度以50%~70%為宜,濕度過低,天氣干燥不利于蛇蛻皮,而幼蛇多由于蛻不下皮造成死亡。若濕度過低,則采用噴霧的方式調節濕度至適宜范圍內,但不宜過大,不可超過85%,否則容易使蛇患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