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藥用動物,在醫藥衛生、工藝品 和食品工業上都有廣泛的用途,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升溫,生活水 平的不斷提高,一方面對蛇及其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 造成野生蛇類資源的大量消耗、種群數量大大減少,有的品種資源 枯竭,甚至滅絕。市場供需矛盾日漸突出,如香港每年約銷售70 多萬條蛇,廣州的日銷量1000千克以上,內地銷量也急劇增加。 蛇毒的價格更是高得驚人,在國際上被譽為“液體黃金”,5克蛇 毒的價格在1000美元以上,比黃金貴20倍以上,蛇膽每千克也在 1000美元以上。國內活蛇價格每千克100?200元,眼鏡蛇甚至高 達400元/千克,凍蛇肉價格每千克約40元。另外,蛇膽、蛇皮、 蛇毒、蛇肉市場看好,供不應求,開發潛力巨大。
盡管我國蛇類資源相對較豐富,但野生蛇類資源蘊藏量與社會 總需求存在著人不敷出的矛盾和隱憂。因此,開發利用的規模和力度應當適度,采取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徑,保護瀕危的蛇類資源。
蛇是一個生態相對脆弱的種群,一是本身繁殖能力不強,二是 生態環境易遭破壞,這種破壞來自于人的威脅更大,可以說蛇是人 見人怕,又人見人打,而且以幼蛇居多。用于各種目的的捕捉,是 蛇類資源面臨的較大壓力。
就國內蛇制品加工來看,由于產品附加值和利潤很高,以蛇為 原料的加工業發展很快,形成熱潮,大有方興未艾之勢。其中部分 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養蛇基地,實現用蛇養蛇一體化的理想產業模 式。但也有許多是靠收購蛇進行生產的,當中不排除有捕捉野生蛇 的情況。用于蛇產品加工所消耗的蛇,對于資源的影響不能低估。 蛇類加工業的乘興而起,就其積極意義而言,將會帶動蛇類養殖等 相關產業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可促進蛇類資源的保護。但在初級階 段,養蛇業的規模和技術與加工業的需求不相適應,其不足部分必 然轉嫁到野生資源。要切實解決兩者的平衡發展問題,一方面要提 升蛇養殖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另一方面要平抑過熱的蛇產品加工 業。加工業增長過猛,不利于資源保護。
蛇類資源的趨勢是不容樂觀的,但也絕不是無能為力。緊迫的 問題是,要樹立資源有限的觀念。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資源的關 系,力爭達到雙贏的目的。國務院1998年頒布了《野生藥材資源 保護管理條例》,規定了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物種。其中列入 二級保護的蛇類包含了作商品藥材的3種蛇:即烏梢蛇、銀環 蛇(金錢白花蛇)和五步蛇(蘄蛇),這3種蛇屬于分布區域縮小, 資源處于衰竭狀態的重要野生藥材物種。國家通過立法,對其實施 保護。表明了我國對資源保護一貫重視的立場和積極的態度。《瀕 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也收錄了蛇類物種,其 附錄n中列我國產的蛇類有:滑鼠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種類。 同時,還列有其他蛇類一項,也就是說,凡是蛇類幾乎都在保護之 列。從中可以看出,蛇類的貿易將越來越受到限制,將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我國蛇制品加工行業。但既然我們是公約簽字國,就要履行 責任和義務,與國際社會合作,保護好人類共同的資源。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護環 境、保護資源,特別針對中醫藥中使用的瀕危物種,與國際社會積 極合作,并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如停止停用虎骨,犀角等。另 外對于大量使用野生資源的中藥材,有計劃地開展人工伺養種植,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蛇在內的近200種藥材,實現了人工生 產,緩解了資源的壓力,保證了傳統用藥。
總而言之,除了深入進行各種蛇類醫藥和保健產品的研究開發 之外,還要積極保護蛇類資源,有計劃地大力發展蛇類的人工養殖 業,以滿足我國對蛇類資源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現在大量的有關蛇類繁殖與飼養技術的研究報道,以及眾多的 養殖實踐表明,無論是國營、集體,還是個體,開展蛇類的養殖與 加工不但可行而且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可 以看到,在我國蛇類的養殖與加工利用正在興起,成為了一個具有 廣闊前景的產業,對于個人、集體而言,從事養蛇業無疑是一條致 富的好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