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毒季節(jié)
由于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及蛇種類的不同,其采毒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采毒的季節(jié)為5?10月,亞溫帶地區(qū)或是北方地區(qū)適宜采毒的季節(jié)為6?9月。因為這一時期的氣溫較高,毒蛇的活動量大,也是捕食的高峰期,其機體的抗病能力相對冬眠出蟄初期要強得多,蛇毒的分泌量也較多。一般,大多數(shù)蛇在氣溫22?30。〇時產(chǎn)毒最多,也是適宜的采毒時間,但22?26【為最佳的采毒時間。
一年當中,對毒蛇進行第一次采毒的時間為毒蛇出蟄后進食15天后為宜,最后一次為毒蛇進人冬眠期前的25?30天。一般每條毒蛇每年可采毒3?4次,最多不可超過5次,且兩次采毒的時' 間應相隔25?30天為宜。否則會影響毒蛇的捕蛇能力及進食量, 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發(fā)死亡。
2-采毒期的管理
對采毒期間的毒蛇的管理主要是重在健康方面。對挑選出來無口腔炎、無傷殘、無病弱及不處于臨產(chǎn)期的毒蛇進行沖洗,并移至蛇箱或是蛇池內(nèi),在7?10天內(nèi)除清理檢査外,只供給飲水,但不投喂任何食物。目的是積累蛇毒和提高蛇毒的純度。蛇箱關(guān)養(yǎng)的蛇其密度不可過大,以免擠壓影響排毒量或是造成蛇死亡;蛇的大小也應相近,否則饑餓中的大蛇會吃小蛇;不同種類的毒蛇也不宜混關(guān),以免造成采毒時把不同種類的蛇毒相混而出錯。若是同一天對不同種類的毒蛇進行采毒,也應采完一個品種收拾好,再對第二個品種的毒蛇進行采毒。
對懷孕或是產(chǎn)卵(仔)后不久的蛇,均不應對其進行采毒,或
是比其他毒蛇少采2次毒,以防影響健康或胚胎的發(fā)育。另外,同批毒蛇采毒的日期應相同,否則會造成有的蛇取毒時間相隔較長或是過短。采完毒后應盡快放回原飼養(yǎng)場地,重新供給充足的飲水, 3?4天后投放較充足新鮮的食物。由于剛采過毒液的蛇,其捕食能力較低,消化能力也差,若是過早投人食物,則會引起食后消化不良,嚴重的導致毒蛇產(chǎn)生厭食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