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蛇的飼養管理:蛇為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13°C?35°C是 蛇類正常活動的氣溫,18°C?30°C是最適溫度,過高過低溫度對蛇 類的活動極為不利。所以對蛇場的管理必須慎重,特別是亞熱帶地 區,四季分明,不同的季節管理技術不同。
(一)春季管理
清明前后,各種蛇類一般都爬出洞口或在靠近洞穴的地方曬太 陽,或在向陽的石塊背后盤卷著取暖,且反應遲鈍,因此可到野外 捕捉或收購養殖,伺養不久即可繁殖。
蛇出蟄的時間因地區和種類的不同而變化。如在浙江,蝮蛇、 尖吻蝮、眼鏡蛇在驚蟄出蟄,竹葉青蛇在清明出蟄,銀環蛇在立夏 出蟄。蛇出蟄前應該把蛇場打掃干凈,并用2%?4%的熱氫氧化 鈉溶液或10%?20%的新鮮石灰乳劑進行消毒;準備和檢修捕蛇、 裝蛇等工具,有破損的必須修理。并繼續做好窩中的防寒保暖工 作。因這時春寒未盡,新人場內的蛇還需要一定的溫度,故必須繼 續做好保暖工作。注意適量地及時投喂飼料,以利于恢復它們的體 質,便于進行交配繁殖。準備蛇類夏、秋季的飼料。除及時供應喂 蛇的其他小動物外,還必須準備好自繁的小動物。如繁殖蛙、蟾蜍、泥鰍、黃鱔、鵪鶉等。
(二)夏季管理
夏季是蛇類的活動期,交配、產卵(仔)、孵化、捕食以及幼 蛇的生長發育都在夏季完成,因此,夏季伺養管理的好壞,直接關 系到養蛇的成敗。
1. 嚴格選擇種蛇
安排出一定的隔離區,將雌雄種蛇按比例放在一起,組成繁殖 群,其他蛇雌雄單獨飼養。種蛇在合群之前,應給予豐富的營養, 使之保持良好的配種體況。配種期內要精心管理,以減少種蛇 傷亡。
2. 充分給足食料
夏季,由于溫度高,日照時間長,蛇類的活動強,食欲旺盛, 故餌料的供給應充足,特別是對懷孕的雌蛇。懷孕的雌蛇和雄蛇應 該分開飼喂,如果合養,雄蛇會干擾孕蛇的靜臥,若一旦飼料供應 不足,還容易發生吞食雌蛇的現象。
3. 精心管理好懷孕雌蛇
懷孕雌蛇是管理的重點對象,較好單獨放置在蛇場的隔離區 內,供給喜食的飼料,保持環境安靜,以使卵泡有良好的發育條 件。要隨時觀察雌蛇的行為,并檢查卵的發育程度,如在距離泄殖 腔3?4厘米處見到有卵粒時,預料7天內可能要產卵(仔),產后 再放回蛇場。有些產完卵的雌蛇有護卵習性,一般在此期間不進 食,繼續消耗體內營養,如果采取人工孵化,則可使雌蛇不護卵, 早進食,可盡快恢復體質。
4. 注意窩的干燥和蛇場的清潔工作
夏天的梅雨季節,窩中忌放稻草,防止稻草發霉,減少對蛇窩 的污染。蛇場要經常打掃、換土,動物的尸體及食物殘渣要清除, 不利于蛇活動的雜草及時除掉。要經常更換池中的水,防止蛇喝污 染的水。在暴雨來臨時及時清除蛇場內的糞便,排除場內積水。蛇房內要經常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水消毒,根據需要適時往水池內投 放四環素。
5. 做好蛇窩的降溫和通風工作
夏季天氣炎熱要搞好降溫和通風工作,如蛇場上種一些藤本植 物或架設蔭棚,蛇窩外增厚土層等。
6. 加強蛇場的管理
經常檢查飼料池出水孔等處,發現有洞隙或破損要及時檢修和 更換,防止蛇外逃和野鼠侵人。要加強蛇場安全管理,謹防天 敵(如隼、雕、鷹、刺猬、野豬等)進人蛇場,造成損失。蛇的數 量要經常查對,發現缺少立即查明原因。如蛇逃出場外,應及時捕 回,以免傷人。工作中要有防護措施,以防被蛇咬傷,并應備有各 種蛇傷急救藥物。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器械、備用品應放在固 定的位置。
7. 及時處理病蛇
發現行動困難、口腔紅腫、身體潰爛或患有其他疾病的蛇,應 及時治療或淘汰。
8. 做好一切記錄
蛇場工作人員要對蛇的情況及重要的管理事項做好詳細的
紀錄。
(三)秋季管理
在9?10月之間,天氣較涼,蛇的攝食量大,是蛇類捕食旺 季,故應及時供應餌料。此時蛇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多而消耗少,供 應充足的餌料有利于儲備大量的脂肪,使蛇壯膘,以便過冬及滿足 翌年出洞時的營養需要。秋季要做好蛇冬眠場所的建造、維修工 作,越冬的蛇窩要建在向陽、通風、利水之處,要根據各地區冬季 凍土層的厚度來安排蛇窩的保溫土層厚度,以便使蛇窩溫度保持在 冬眠時的溫度要求。人冬前事先做好蛇窩清潔和消毒工作,并少取 或不取蛇毒。
(四)冬季管理
初冬蛇已冬眠,要定時檢查越冬場所的溫度和濕度。溫度太低 會使蛇凍死,太高也是不利的,高低變動過大也不好(此節詳細內 容見本章第五節蛇類的越冬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