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讓幼蛇自己進食。灌喂的幼蛇,初時不太配合。灌了幾次之后,有的幼蛇不再對抗,相反還有不同程度的配合,如以齒將泥鰍等食餌鉤人。這表示它們離自行進食為期不遠。稍后,可以投以活的小動物誘其自食,或是放人已經自行吞食且個頭相仿的,在箱邊密切觀察,以期盡早帶動全部幼蛇均能自己吞食。
及至全部幼蛇已能自己進食,就要設法進入轉換到吞用人工配合飼料(軟顆粒飼料)上來。這是因為吃活的小動物,成分較為單一,尤其是小青蛙、小蝌蚪之類,盡管事先已繁殖和培育了不少這類小動物,但總是無法支撐太久的。
這時給幼蛇配制人工配合飼料,要求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高,且氨基酸配比合理,容易消化,脂肪含量要少,等等。根據價廉物美的原則,可以將蒸熟后剔骨的淡水魚,切成小塊生的瘦豬肉、生雞肉、蠅蛆干、蚯蚓干的粉或經微波爐烘干的面包蟲干,取幾個生的雞蛋黃,混合后放在絞肉機中絞碎,取出后均勻地加多種維生素,且多加一份復合維生素B,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拌勻后在絞肉機中再絞一次,以使拌勻和顆粒更小一點。取出后,可據干濕程度,加入3%~5%的面粉,也可適當加點脫脂奶粉。全部拌勻后,先搓成條子,然后可切段,有的搓成直徑為l cm的丸子,有的也可以搓成直徑不到0.5 cm的條子,接著切成2 cm長的小段,然后用搪瓷盛器送冰箱內貯存。

每次用的原料種類、重量等,均應詳細登記,以便下次配料時據價廉物美的原則作些調整。但要注意的是,當開始使用,證明這一餌料為蛇所喜愛,消化也較好,則以后的配方改變幅度不宜太大。這是因為幼蛇的適應能力尚差,消化器官也正處于發育中,一旦配方的改動大了,因消化器官的不適應會產生拉稀等情況。若第一次的配方就不為蛇所適應,則可適當修改原配方。
今后從冰箱中取出這種原料,在記下當時氣溫時還要記下化凍時間。由于有些顆粒或條子被冰凍在一起的,應該及時用木條敲擊使之松散成單個,否則化凍時間很不一致。掌握了化凍時間,今后安排喂食就會處于主動。
要讓蛇接受這種食餌,得從誘食劑切入,而誘食劑不依賴于其他,就從它們已習慣食用的小動物身上著眼。蛇吃什么,在未“開口”之前本無偏見。但是,經常吃某種小動物后,它們通過嗅覺,對這種小動物散發的氣味就有了認定。

鑒于開始時是利用小動物的“動”來讓它們“開口”的,以至開始的一段時問就用這種小動物來嗅了。如果投的是小蛙,就用小蛙的血和尸塊來誘食。其法是:先將一些人工配制的或粒或條放一些在碟子里,第一次不要太多,放碟子面積的1/3吧,然后取蛙剪碎成條或塊,連血放在上面,然后拌勻,再放一些扭傷腿的蛙于其上,蛇就來吃。吃后,應記下進食情況,根據蛇的饑飽情況,若饑則進食情況會理想得多。因此,為了讓幼蛇及早接受新餌,還得延長適當天數的停喂,只給水且其中配10%復合維生素B口服液,有利于投喂時接受新食餌。
若第一天投的食餌被全部吃光,則可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再行之,若順利的話,則2~3 d可以使幼蛇全部接受吃這種新食餌。
還有一種方法是,如果這種新食餌中已配有一些脫脂奶粉的話,可以用脫脂奶粉配成液體,提早在喂給的蛙身上噴霧。這樣,當給蛇改變餌料時,它借助嗅覺既辨識出蛙血液和尸塊中的蛙的氣味,又從餌料中感知奶粉氣,效果會更好一些。奶粉本身富有營養,今后偶爾噴之還有助于提高蛇的食欲,尤其是食欲差時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