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蛇骨骼的正常生長,和飼料中鈣、磷及維生素D的供應有密切關系。飼料中鈣、磷不足或是兩者之間的比例失調,則骨骼變得疏松脆弱,幼蛇可患軟骨病或佝僂病。通過食物供應,使幼蛇血液中鈣、磷含量達到一定的水平,同時又有足夠的維生素D,骨組織就可沉鈣、磷;反之,若動物血液中鈣、磷含量不足或缺乏維生素D,骨骼中的鈣、磷則消融而出,致骨中鈣、磷含量降低。

幼蛇生長期的飼料中,不但要求鈣、磷含量充足,而且二者含量的比例應該適中,才能保證骨骼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幼蛇生長初期,鈣磷之比應為(1.5—2):l;生長后期,則應為(1~1.2):1。

動物腸道中的pH偏堿性,在這種堿性條件下,飼料中的磷酸鈣溶解就少,如果飼料鈣含量過多,可使腸道中飼料鈣離子和磷酸根結合形成更多的不溶解的磷酸鈣,鈣、磷被幼蛇吸收的量就相對減少了。因此,飼料中的鈣、磷應按以上比例供給為宜。
給幼蛇沐浴日光,可提高其體內的鈣、磷。這是因為陽光照射下,可促使其皮膚中的7一脫氫膽固醇轉變?yōu)榫S生素D,,而維生素D,能調節(jié)幼蛇機體鈣、磷代謝,促進鈣、磷在蛇體內的沉積,加速骨骼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