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飼養幼蛇,比之于蛇在野生環境中的自生自滅,其成活率可以顯著提高。人工養烏梢蛇,其幼蛇的成活率可以接近100%,可是在野生環境中僅30%。早年養烏梢蛇幼蛇,無疑投食的是青蛙,但要想成活率接近100%,養蛇者是必須下一番苦工夫的。
筆者多年來對銀環蛇、五步蛇、眼鏡蛇幼蛇的人工飼養作過研究,從無數成功和失敗中獲得一些經驗,并動員一批養蛇者參與,教會他們有關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間,經筆者的鼓勵與指導,終于有人經歷一年多的時間將眼鏡蛇由幼蛇養成了商品蛇,并投放到市場,使筆者深受鼓舞。

不過,那個時期要養蛇者接受從幼蛇養起的理念頗難。因為當時對蛇濫行捕殺司空見慣,賣蛇的市場里成籠的蛇中可撿到成堆的蛇蛋,被視如糞土,當垃圾拋棄。他們覺得蛇得來甚易,從幼蛇養起干啥?可筆者認為不從幼蛇養起,則養蛇業沒有希望,而保護野生蛇類也成為空談。

時至今日,自繁自養,從幼蛇養起竟成了主導模式,這既有利于保護野生蛇類,又有利于養蛇業的健康發展,是件雙贏的大好事。
幼蛇的人工飼養,雖因蛇種的不同而有其特殊性,但其共性則更多。如養眼鏡蛇的方法,對滑鼠蛇等的幼蛇同樣適用。
有一點還特別提醒著我們,給幼蛇喂小動物在特定時為偶爾為之亦無不可,但把它當做“當家飯”絕對不行。小動物的來源、成本、季節的局限,都會成為問題。因此,筆者著眼于將易得而價廉的動物下腳料來作配合飼料,事實證明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只要搭配合理,其效果比用某些價貴的肉類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