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龜殼花蛇、筍殼蛇、爛葛藤、厘戥蛇、老鼠蛇、惡烏子、野貓種、金錢斑。
【鑒別特征】頭長頸細,呈典型三角形,頭長為頭寬的1.5倍,形似烙鐵,故名烙鐵頭蛇。體細長可達70~100cm,頭背具細鱗,呈棕褐色,有近似“八”形的深褐色斑,眼后到頸側(cè)有一暗褐色縱紋,上下唇色較淺。頭部腹面灰白色有斑點,體背棕褐色到紅褐色,背中線兩側(cè)有50個以上鑲金黃色的不規(guī)則紫或暗褐色斑塊,前后相連而成鏈狀。背鱗25(26、29)一25(23、27)一】9(21、17)行,腹鱗雄性198~222枚,雌性199~233枚,尾下鱗雄性78~100對,雌性70~87對。

【生活習性】生活于海拔lOOm以上的丘陵或山區(qū)的森林、灌木叢、竹林、草叢、溪邊及住宅附近,入宅。尾具較強的纏繞性,喜纏繞上樹。最適宜活動溫度為23℃~32~C,活動高峰期為6~8月。晚上活動頻繁,以蛙、蜥蜴、鳥、鼠、魚、蟾蜍等為食。卵生,多在7~8月產(chǎn)卵,每產(chǎn)3~15枚。雌蛇有護卵習性。
【分布】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汀西、福建、臺灣、浙江、河南、甘肅、四川、貴州、陜西、海南、江蘇、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