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殼的幼蛇其泄殖肛前有一裂縫狀的卵黃血管痕跡,為臍孔,有的仔蛇出生后其臍孔處會拖有臍帶,但1?2天后脫落,臍孔 也隨時間的增加由明顯至逐漸消失。出殼后的仔蛇與成年蛇一樣, 活動敏捷,四處爬行,有時會鉆到石縫、磚塊或草叢中,銀環幼蛇 還會鉆進泥土中。出生初期的仔蛇一般不取食,以體內存留的卵黃 吸取營養,人工養殖時供給清潔的飲水即可,數天后便開始取食。
幼蛇的生長速度很快,一般1周左右開始第一次蛻皮(此時的 蛇蜆加工成藥,藥效較好,應注意收集),隨后隔2周左右進行第 二次蛻皮。每次蛻皮,其身長有所增長。幼蛇蛻皮時不吃不動,容 易遭受敵害的侵擾,同時其剛蛻完皮后的皮膚容易感染細菌。因 此,此階段應精心管理,保證蛇箱或蛇房的衛生。
幼蛇的體重生長速度通常要比體長的增長速度要快。
剛孵出或產出的毒蛇已具有攻擊能力,毒性也較強,因此,飼 喂管理時需注意安全。
(一)飼養方法
剛出生的幼蛇一般釆用無縫的木箱、瓦缸和在室內養殖,便于 管理。特別是室內養殖和木箱養殖,方便人工控制溫濕度,利于幼 蛇的生長及越冬。將臍帶脫落的仔蛇放人長L5米、寬丨米、高 0. 5米的箱內,箱的正上面及前面加孔徑為0. ]_5毫米的不鎊鋼絲 網,箱前面有活動窗口,箱的底部鋪一層5?8厘米厚的經陽光暴 曬或用高猛酸鉀消毒的沙土或是新鮮土,沙土的濕度以握緊成團、 觸之即散為宜,箱的濕度以清洗后箱底干爽不見水為宜。箱內四周 不可刷白,一角放1個飲水盆以供仔蛇飲水及洗澡,另一角放幾塊 大小適中且粗糙的石頭供幼蛇脫皮用,在箱內后頂部設1個45? 60瓦的黑光燈泡,以增加低溫時箱內的溫度。箱應留有較大活動 空間,以供幼蛇爬行運動。若是養殖銀環蛇和眼鏡蛇,則可在箱內 放些木板或是瓦片,供幼蛇躲藏。箱內溫度應保持在28?30T;, 濕度保持在70%左右。每只箱可養幼蛇100多條,可多層疊放。 待在箱內養殖1個月左右,宜放于小場中或是室內蛇床養殖,利于 幼蛇的生長和管理。
(二)飼喂方法
(1)投哏
隨著體內卵黃的消耗,仔蛇活動頻繁,便開始捕些昆蟲及蚯蚓 類的小動物,人工養殖時可投喂些黃粉蟲、大麥蟲、小泥鰍、壁 虎、動物下腳料、蠅蛆等。較好喂給動物性餌料。幼蛇的第一次開 口吃食很重要,因此,對于形狀大的詞料在投喂時先將餌料清洗干 凈后切碎成粒或片投喂,使其能夠吞咽下適口的食物。傅料的形狀 大小可根據幼蛇的生長逐漸加大。通常幼蛇喜歡在黑暗而安靜的環 境下取食,因此,投喂時應選擇傍晚投喂,同時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
自初次給幼蛇投喂后,每次應以仔蛇體重的25%進行投喂, 即每條仔蛇的日食量為自身體重的且每天定時定點投
喂,以在1天內吃完為準,逐日增加投喂量。傍晚投喂,到第2天 傍晚檢查,若有被仔蛇咬死而未吃完的動物伺料應及時清除,以防 腐質污染環境,使幼蛇患病。
幼蛇在投喂料不足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吞食同類的現象,因 此,投食時應投足料,而且詞料應多元fk,以保證仔蛇生長發育的 營養需要及全面吸收。
2.灌喂
有些幼蛇在剛出殼后的一段時間內往往不主動取食或是搶不到 食物,則需要人工灌喂。可采用生雞蛋、葡萄糖、復合維生素、魚 粉或是貝殼粉、牛奶、蛙肉等,加水絞碎攪拌均勻成流食,用洗耳 球(藥店有售)或鈍頭注射器進行灌喂,流質混合詞料的溫度應與 室內溫度保持一致,或是略高1?2°C。若是溫度低于室內溫度, 則容易引起仔蛇反胃導致嘔吐;若是溫度高于室內溫度,則易將蛇 的腸胃燙傷。一般5天左右灌喂一次,灌喂量為其體重的20%? 25% (若采用20毫升的鈍頭注射器,一吸滿食'物的注射器可灌喂 7?8條仔蛇),若溫度超過30°C時則灌喂量減少,越過35°C時停喂, 保證清潔的供水即可。灌喂后讓仔蛇先在池內爬行一段時間后再將 其放入箱中,若是采用箱室外相結合的養殖方式則可讓仔蛇離箱遠 點讓其自行爬回箱中,目的是防止仔蛇在灌喂后嘔吐,以促其消化。
(三)預防營養缺乏癥
因幼蛇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其所需的營養物質要全面均 衡,若長期喂單一品種的飼料,則滿足不了仔蛇的生長需求,容易 導致仔蛇出現營養不良。若是營養缺乏,則仔蛇生長緩慢,蛇體消 瘦,蛻皮困難,行動遲緩,對外界反應不敏捷,易患病,需采取以 下措施。
(1)在飲水中加人多種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較好加入一些 EM菌液,不但可促進其食欲,還可增加營養成分及增強抗病能力。
(2)投喂的飼料要多元化,如小泥鰍、小蝌蚪、幼蛙、蚯蚓及
各種昆蟲等,對于不采食或少取食的厭食幼蛇,則對其進行人工 灌喂。
(3)對已患病或有患病征兆的幼蛇及時醫治和防治,治愈后的 病幼蛇以后易發生營養缺乏癥。
(四) 提高幼蛇的成活率
容易導致幼蛇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飼養箱內的溫、濕度不適 宜及攝食不足所致。因此,人工養殖時,對于不采食或采食量小的 蛇進行人工灌喂,使其有足夠的營養,提高抗病力,并安全越冬。 并將箱內的溫、濕度保持在其最低代謝水平所需的溫度20°C,切 勿讓溫度忽高忽低,溫度的波動不可超過5°C,否則很容易導致仔 蛇死亡。同時還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搞好清潔衛生,提高幼蛇 的成活率。
(五) 幼蛇的飼養密度
由于幼蛇體小,.活動能力與成蛇相比較差,因而其飼養密度可 大些。若是作為種蛇,則每平方米20條為宜.,若是飼養作為藥材 出售的銀環蛇,飼養半個月的幼蛇便可為成品,其詞養密度可大 些,每平方米可飼養100條左右。通常,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 條為宜,隨幼蛇的不斷生長發育,逐漸減小其飼養密度;并將長勢 較快的分揀出來分級飼養,切忌大小蛇混養,以防大蛇吃小蛇。由 于蛇的種類及大小不同,其詞養密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人工養殖 時,根據所養殖蛇的種類及個體大小來調整飼養密度。
(六) 溫、濕度的控制
幼蛇的較好伺養溫度為28?30°C,幼蛇在孵化出殼時,周圍 環境溫度均能滿足其生活要求,若在出殼時環境溫度低于20°C時, 應采取保暖和升溫措施;若溫度高于32°C且持續時間過長,則需 采取降溫措施。
通常幼蛇的飼養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較適宜。當 進人蛻皮階段的幼蛇,環境濕度以50%?70%為宜,濕度過低, 天氣干燥不利于蛇蛻皮,而幼蛇多由于蛻不下皮造死亡。若濕度 過低,則采用噴霧的方式調節濕度至適宜范圍內,但不宜過大,不 可超過85%,否則容易使蛇患皮膚病。
(七)幼蛇的冬季管理
幼蛇冬眠時期所需的溫度相對成蛇要高些,一般幼蛇越冬溫度 在11?13°C,相對濕度保持在?60%之間,溫度不宜低于 9°C和高于15C,若溫度低于9°C,則幼蛇體能消耗過大,出蟄時 易死亡;低于5°C幼蛇則容易被凍死或凍傷;若溫度高于15°C,幼 蛇便從冬眠中蘇醒過來,體能消耗過大,也難以越冬。可采用60 瓦的黑光燈來進行控溫。切忌讓溫度忽高忽低和時間持續過久, 否則會嚴重影響幼蛇的身體健康,使幼蛇易感冒,從而誘發肺 炎、口腔炎,降低翌年出蟄的成活率。一般出生第一年的幼蛇不 宜在仿自然的環境下越冬,較好是在室內控溫過冬,且與成蛇分 開越冬。
對于體質差、畸形的幼蛇,在詞養過程中死亡率較髙,也難以 安全越冬。若是銀環幼蛇和烏梢幼蛇,可在越冬前將其處理加工成 “金錢百花蛇”和“烏梢蛇”干。選擇體長且健壯的幼蛇養殖。
在幼蛇越冬期間要記錄其人蟄、出蟄的時間和溫、濕度變化對 仔蛇的影響情況。并經常檢査,避免天敵的人侵。由于越冬期的幼 蛇與成蛇一樣處于“假死”狀態,對外來的侵害無反抗能力。這時 要特別預防老鼠的侵害,雖然老鼠是蛇的美食,但在越冬期,幼嫩 無抵御能力的仔蛇也是老鼠的美食。
幼蛇經過越冬期,其體內的脂肪大量消耗,機體對疾病的抵 抗力顯著下降,加之在出蟄后正是春天,陰雨天多,空氣濕度 大,外界病原體繁殖快,蛇極易患病。這時期也是幼蛇的死亡高 峰期,因此,這時的飼養管理要特別細心,食物要多樣化,對不 取食的要采取灌喂,使其體質盡快增強。常對蛇箱或蛇房清理糞 便及殘食,蛇房要通風干燥,保持蛇房的清潔衛生。對于行動困 難、有患病癥狀的仔蛇及時治療,若有因體質差而死亡不久的銀 環仔蛇和烏梢蛇,及時加工成蛇干,不影響藥效。
(八)幼蛇無冬眠的飼養
無冬眠溫室養殖幼蛇的溫度不宜太高,室內幼蛇攝食的適宜溫 度以23?28t:為佳,濕度以50%?60%為宜。若溫度過髙,在全 封閉的環境中,高溫容易產生高濕熱度,影響幼蛇的生長,甚至會 使仔蛇產生皮膚病。溫度要保持穩定,若溫度忽高忽低不穩定很容 易使仔蛇感冒,患肺炎、霉斑病和口腔炎。詞料可每天投喂一次或 是隔天投喂,冬季常有強冷空氣,要確保溫室里的幼蛇不受冷空氣 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