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鎮的花果村,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黃羅生的家就在這。小院的右側有一個2米高的圍墻,內有一個小水池。“這就是蛇生活的地方,天熱了它們就到水里洗澡。”黃羅生說。
上世紀90年代,黃羅生開始接觸蛇,“那時候就是補貼家用”。為了捕蛇,黃羅生沒少被蛇咬,“發現一咬,就趕緊把手扎住,把血和毒素擠出去。”黃羅生說:“后來發現蛇蛋可以孵小蛇,經濟效益大,就開始養蛇。”
7月20日,黃羅生繞一條大王蛇在脖子上,回首起了剛養蛇的那段時間:“剛開始不知道,把病的、殘的蛇都養在一起,結果死了好多,心痛死了”。經過這一遭,黃羅生懂得了技術的重要性,“我就到農業廳培訓了一個月”。
慢慢摸索,黃羅生開始知道怎么養蛇了,“現在養的蛇基本上是零死亡率”。
“都是沒毒的蛇,每年放生一兩千條,今年可能達到三千條。”黃羅生指著塑料桶里的蛇蛋,滿臉笑意。“蛇可以吃老鼠,一條蛇一年差不所吃400只老鼠,”他頓了頓:“每年都能賺幾萬塊錢,那時候我們收野生蛇,可以收很多,現在基本上沒有了。”
黃羅生能最直觀地了解到野生蛇數量的變化。2003年開始,他自己花錢收蛋,孵出小蛇放生。“野生自然產的蛋,孵化率只有20%,而在我這兒的蛋,孵化率可以達到90%,我的愿望是能維持生態平衡。希望更多的人能注意環保,不要隨意捕捉野生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