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養蛇技術:澄邁縣文儒鎮石浮村村民麥大忠,幾天前剛做了筆大生意,廣西客商上門來收購了自己的上千條蛇苗,每條蛇苗100元,一下就有10多萬元的進賬。
可老麥笑過之后,眉頭又皺了起來:盡管自己的苗好,但不懂如何快速育肥,賣苗的收入,也只能趕得上懂技術的專業養蛇戶利潤的一小部分。
8月1日,站在自家的蛇場前,麥大忠對海南日報記者說,自己養蛇養了10年,是當地的養蛇大戶,但品種一直只有兩種,數量不過兩千條,賣來賣去,只是賣點蛇肉、蛇蛋和蛇苗,更值錢的蛇油、蛇膽、蛇毒卻不懂提取,“還是缺技術、缺資金,不知政府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
麥大忠是位頭腦活絡的農民,10年前有外地人到文儒找人合作養蛇,麥大忠“偷師”幾招,竟然闖出了一條養蛇路。根據多年摸索的經驗,加上一些土辦法,麥大忠的蛇體長量重,坐等收購商上門,銷路也不錯。附近村民向老麥請教,老麥也愿意教授,現在已帶動30多戶農民養蛇,但規模都不大,平均每戶不超過百條。

老麥缺技術的苦惱,也是文儒鎮委書記王哲能的苦惱。
王哲能告訴記者,近年來,文儒積極引導扶持農民發展以養山豬、養山雞、養蛇、養蜂、種沉香等為主的特色經濟,取得較好成效,群眾熱情很高,去年特色經濟產業產值占全鎮GDP總量的7.2%,今年上半年特色經濟已實現產值108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6%。
“養豬、養雞、種沉香,我們都有比較懂技術的大戶,但養蛇的技術人才,我們一直沒找到。”王哲能說,根據相關信息,鎮里也派人去附近縣大型養蛇基地請教,也許出于技術保護的考慮,沒人愿意來傳授,這讓鎮里的養蛇產業發展緩慢,鎮里的46個養蛇場,養蛇總量才1.7萬條。
為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文儒今年出臺資金扶持政策,養蛇新增1000條以上的,一次性補助資金5000元,新增300條以上且建設蛇舍(磚瓦結構)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補助50元。“記者,請你也幫我們找找愿意來傳技術的人。”王哲能懇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