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屬于卵生或卵胎生動物,它出生后與成年蛇沒有哺乳與保育的關系,其外形特征和習性與成年蛇沒有多大區別。所以從出生到性成熟、體成熟,這段時期稱 為幼蛇生長發育期。剛出生的幼蛇,體長相當于成年蛇的1/5左右,形如成年蛇,活潑敏捷。剛孵化的幼蛇還會拖有臍帶,但很快脫落。在7-8日齡時,進行第一次蛻皮,13日齡時進行第二次蛻皮;以后每隔5-10天蛻皮一次。每次蛻皮,幼蛇很快生長發育。養蛇的階段分為繁殖,產卵,幼蛇,成蛇,幼蛇的飼養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階段。除了要注意幼蛇的生活環境,飼料,還要注意誘餌投放周期,溫度和濕度。
幼蛇孵出后,先不用喂食,只給飲水,10天后蛻了第一次皮再喂食。幼蛇開始時養在蛇箱中,第二年可以養在較小的幼蛇飼養場。自幼蛇進蛇場時就要雌雄分開飼養。幼蛇箱可用木板來做,長1米、寬0.8米、深0.5米,箱蓋用鐵絲網,箱底鋪5厘米厚的細沙,箱內放上水盆、瓦片、碎磚,供幼蛇蛻皮和隱蔽用。
飼養幼蛇,開始時都要人工灌喂。幼蛇的飼養和管理要注意一下幾點:
a)投餌周期:幼蛇在第一次主動采食后,5天內不需投餌,應在第5~7天開始采食后的第一次投餌。以后每隔5~6天投餌1次體長能從20厘米增至50厘米,體重增加2倍。灌喂時,起初只喂雞蛋,以后在雞蛋中加上一些切碎的人工配制的蛇用香腸,h還可在雞蛋中逐漸加人一些搗成肉泥狀的小昆蟲,如蛐蛐、螞蚱、黃粉蟲等,為以后讓幼蛇主動攝食動物飼料打下基礎。幼蛇的育成與幼蛇的運動量大小有關系,不管在蛇箱或幼蛇場,盡量讓蛇有個運動場,讓其多運動,才能健康成長。
b)所需溫度:由于我國南北地域遼闊,同期溫度差異較大。因此,在幼蛇出殼時,若環境溫度低于20℃時,應采取保暖和升溫措施;而環境溫度若高于35℃或連續數日于32℃時,應采取遮陽或降溫措施。幼蛇越冬可在蛇箱內進行,可用30—40瓦的燈炮用黑紙包住,放在蛇箱內定時加溫。箱內要一直有飲水供應。箱內溫度保持在5—8℃即可安全越冬。
c)所需濕度:一般來說,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30%~50%,對于幼蛇來說較為適宜。當幼蛇進入蛻皮階段,對環境濕度的需求要高一些,應保持在50%~70%。若濕度過低,不利于幼蛇蛻皮,而往往由于蛻不下皮而死亡。解決的方法是:在蛇箱周圍、蛇房內或蛇場內間接噴水,便能滿足幼蛇蛻皮時所需的濕度要求。在高密度養殖的狀態下,采用噴霧增濕的方法更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