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原始的野生動物,有些疾癥在大自然中不會發生,但在人 工伺養的條件下卻出現了。如“毒腺萎縮癥”就是最為明顯的例 子。盡管人工飼養場地的環境與野生環境相差無幾,可有的蛇類就 是不能完全適應。剛從野外捕捉回來的毒蛇,一般能采集較多的毒 液,但經人工飼養后,其毒液反而越來越少。這是因為人工飼養毒 蛇,多以采毒為主要目的,若頻繁無節制地采毒,其生產毒液的耳 下腺就不能充分蓄積和分泌了,久而久之其毒腺就會逐漸萎縮,失 去應有的泌毒作用了。據有關實驗報道:蝮蛇和五步蛇飼養2年后 便無毒液分泌了;眼鏡蛇養殖3年后也無毒液;金環蛇和銀環蛇伺 養5年后則變成了無毒蛇。毒蛇的毒腺一旦萎縮,就失去了應有的 消化酶,毒蛇不久便因消化不良而死亡。
(一)病因
該病主要發生于人工伺養狀況下被取毒的各種毒蛇。由于在人 工取毒時,對毒腺囊擠壓過重造成損傷的,加之毒液本身的作用, 易引發毒腺囊炎癥。這種情況也可能由于取毒次數過度頻繁而 引起。
(二) 癥狀
病蛇毒腺腫脹,正常的毒液分泌量明顯減少或分泌停滯,嚴重 的可能流出帶有膿血的毒液。即便是能渡過急性期,毒腺也會慢慢 萎縮,從而導致機體功能的下降,使毒蛇失去分泌毒液的功能而不 能捕食。吞食后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最終導致絕食而亡。
(三) 治療
人工采集毒液時一定要動作輕柔,用蛇鉗夾其頭部時不能過緊,采毒次數不宜過于頻繁,應嚴格控制采毒的間隔時間,讓蛇有 喘息機會和有個恢復過程,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
(四)預防
有條件的大型養蛇場,對那些飼養已達3?5年的毒蛇,可重 新放回大自然中去,讓它們在野生環境下休養生息。待它們在自然 界中“療養” 3年后,體力已完全恢復正常、毒腺已飽滿發達時, 再重新捕捉回來飼養,供人們采集毒液。這樣不僅保護了野生蛇的 種群,同時也不失為一種提高養蛇效益的好方法,擁有封山育林權 的單位或個人采用此法較為適宜。
人工取毒前,所用的工具應該煮沸消毒,取毒部位要用碘酒消 毒,取毒者的手也得用75%酒精消毒。取毒方法要正確,取毒動 作要輕柔,防止取毒時損傷皮膚及帶人病菌,這是預防毒腺炎發生 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