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蛇除了原始的食物外,在原生態的食物減少的情況下,人們把牛奶、生雞蛋、鵪鶉蛋、絞碎的鳥肉或魚也作為小蛇的食物。所養的幼蛇能否主動捕食,是人工飼養幼蛇的成敗關鍵所在。因為任何一種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都必須有本能的主動進食能力,但人工喂養的小蛇一般都會拒食,但要保持小蛇的成活率,我們只能靠強制性的人工灌喂。但幼蛇有時對這些飼料根本不感興趣,這就需要養蛇場(戶)在必要時對其實施強制性的人工灌喂。在灌喂時我們發現,幼蛇對灌喂生雞蛋排斥較少,與灌喂其他飼料相比,具有操作簡單、原料低廉的特點。若長期灌喂時,可在生雞蛋液中加入適當的魚肝油、抗生素或利于幼蛇生長所需的各種維生素,以此來增強幼蛇的抗病能力。鑒于幼蛇較成蛇代謝快、食欲強的特點,可5~7天灌喂一次。當環境溫度降到20℃以下,15℃以上時,應停止灌喂。不然的話,會引起幼蛇嘔吐不止;或因消化不良導致脹肚而死。

長時間的單靠人工灌喂是十分不現實的。一方面容易給幼蛇造成傷害,如傷及幼蛇口腔或食物灌入氣管造成窒息而亡的均不在少數;另一方面在操作管理上也很不方便,靠灌喂飼養幼蛇,根本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效益難盡人意。盡管目前的養蛇書籍均介紹到了填喂和灌喂,其實大家都明白,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蛇能繁衍生息到今天,其頑強的生命力是靠自己不停地主動捕食來完成的。所以,建議養蛇場(戶)盡量不要過分灌喂,以免給幼蛇養成這種不良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