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蛇條件基本上具備的情況下,飼養的密度、溫度和濕度是養蛇的三個關鍵性問題。 密度高,蛇的獨立活動范圍受限,容易引起多種疾病甚至傳染病,也易引起互相爭食毆 斗,造成傷害。由于密度高,蛇也可能絕食或因飼料不足,而使部分蛇處于饑餓狀態,降 低對外界的抵抗力,引起死亡率增高。某些生物,包括蛇,在繁殖規律中存在著自限性, 密度過高可引起不交配,不產卵(仔)。如果密度過低,造成場地浪費,影響經濟效益。 究竟多大密度合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最可靠的科學數據。根據某些資料記載及我們的 體會,提出如下看法,可以作為參考。
養蛇的密度不能一概而論,因為蛇種不同、同一種而生長期不同、要求暫存的時間 長短及飼養目的不同,其密度要求有很大差異。一般說來,要求暫存時間較短,密度可 以高些。如從野外捕捉不久,不準備長期飼養,可以每平方米面積存放2kg左右的蛇,即 中小蛇種20條?30條,較大蛇種5條?10條。這種情況只能維持10天?30天,只供應 一些水或噴一些水,保持皮膚不太干燥就可以了。如果長期飼養,特別是為了繁殖或取 毒,密度要求就比較嚴格了。以中小型蛇種為例,小型蛇種3條/m2?5條/m2,中型蛇種 2條/m2?3條/m2為宜。孕蛇或待產期雌蛇應防止更多騷擾及受壓,密度就更低了,較好 單獨伺養,無條件者,密度也應減半,對于喜歡聚堆的蛇種(如蝮蛇)更應如此。自然 蛇的王國——我國大連蛇島,總面積約為63萬平方米,歷史上記載較高數據為50萬條, 盡管現在大部分學者認為這個數據偏高,但就這個數據而言,每平方米也不到1條蛇。近 幾年用比較科學的方法統計,全島上有蛇約1 2000條。蛇島上的蛇只有一種蛇島黑眉蝮
蛇,屬于中小型蛇種。因此,如果能夠保證蛇的正常生長發育,除了其他必備條件外,密 度不能過高。除此之外,如果以季節分,涼爽季節密度可以適當增高。有條件者除不同 蛇種應分開飼養外,同種蛇不同生長期(年齡組)也應盡量分開,目的是防止大蛇吃小 蛇、不同蛇種互相殘殺或吞食,特別是吃蛇的蛇種,如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 王蛇等更應如此。仔蛇或幼蛇由于體小,耐受力強,密度可以適當增高,一般不超過成 蛇的1倍。冬眠時的密度要比活動時的密度增加很多倍,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間計算,原 因是群居可以取暖增加抗寒能力。在自然條件下,有時一個幾立方米的洞穴可以有數百 條,甚至上千條蛇棲息在一起,并且多種蛇或蛙等都可以在一個洞穴發現。關于在飼養 中的蛇多大密度越冬合適,還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