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多人都會敬而遠之。但就是這樣一種讓很多人毛骨悚然的動物,卻讓一個22歲的年輕小伙子鐘愛多年。他對于蛇的鐘愛,深到了除了精心照顧它的日常生活外,甚至愿意為蛇“以身試藥”的程度。盡管并非專業(yè)的養(yǎng)蛇人,但因為興趣,他通過網(wǎng)絡和看書學習,還研究出了一套治療蛇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他叫白拓,是云南野生動物園的一名飼養(yǎng)員。
為黃金蟒“以身試藥”
12月2日早上,云南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拯救中心。因為要接受記者采訪,白拓用毛巾仔細地擦拭著一條黃金蟒的身軀,以去掉它身上的死皮。他說:“不然拍出來的照片太難看了。”經(jīng)過白拓的一番精心“打扮”,黃金蟒滿身的金黃色果然光彩奪目。
他叫白拓,是云南野生動物園的一名飼養(yǎng)員。
為黃金蟒“以身試藥”
12月2日早上,云南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拯救中心。因為要接受記者采訪,白拓用毛巾仔細地擦拭著一條黃金蟒的身軀,以去掉它身上的死皮。他說:“不然拍出來的照片太難看了。”經(jīng)過白拓的一番精心“打扮”,黃金蟒滿身的金黃色果然光彩奪目。

黃金蟒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在野外的黃金蟒如果有機會與另一條黃金蟒交配,就會將它獨特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幾率十分小,因而黃金蟒十分難得。由于其本身就是病態(tài),所以黃金蟒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患上多種疾病。
實際上,如果沒有白拓,這條黃金蟒或許早已死去。
白拓與這條黃金蟒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今年5月,那時白拓剛到野生動物園工作一個月。一天,野生動物園的領導將這條黃金蟒托付給他,讓他好生照看。交接的同時,白拓還被告知,這條蟒已經(jīng)很長時間都沒有排泄過了。
隨后的日子,白拓對這條蟒格外上心。他發(fā)現(xiàn),雖然這條蛇很長時間沒有排泄,但進食一直都很正常。蟒蛇因個體差異,正常的排泄頻率一般在一周至半個月一次。而此時,這條黃金蟒的肚子已經(jīng)大得不太正常,與其他蛇相比,很不愛活動,總是蜷在玻璃房的一個角落。如果再這樣讓它不停地吃下去,又無法排泄的話,很可能會導致腸道堵塞,生命都將受到威脅。

剛開始,白拓以為它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每次給黃金蟒喂食時,他都加上一些健胃消食片,但效果不彰,它的籠舍里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排泄物。到了10月初,這條黃金蟒已經(jīng)持續(xù)半年多都沒有排泄,生命危在旦夕。
看來,只用普通幫助消化的藥物肯定是不行了。動物園的獸醫(yī)站倒是有一些治療藥物,可白拓又不知道喂食處方藥的劑量。無奈之下,他決定自己先試吃,然后根據(jù)體重比例來決定對蛇的用藥劑量。他找到一種治療腸道疾病的小顆粒藥,直接吃下了半包(50顆)。但他沒想到,自己服下3個小時后身體就開始有了反應,連話都說不出來。到了晚上,又發(fā)起了高燒。
過了一天,高燒退去,身體也恢復正常,他才決定把這個藥喂給蛇吃。“還是有些不放心,我就根據(jù)體重比例,給蛇喂了5顆。”沒想到,在蛇吃下藥的第二天,白拓就在黃金蟒的玻璃房內(nèi)發(fā)現(xiàn)了排泄物。“很大一塊,有半公斤左右,全是未消化的小雞腿骨。”
在正常排泄之后,黃金蟒也逐漸恢復了活力。而為了蛇以身試藥這件事,除了動物園同在一起工作的兩個同事外,白拓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自己的女朋友也不知道。
為養(yǎng)蛇與父母“捉迷藏”
白拓不是獸醫(yī),自己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給蛇看病的任何教育,竟然敢不顧風險試藥,這讓他的同事們很是欽佩。但對白拓而言,這些小事不足掛齒,因為自己從小喜歡小動物,對蛇的感情更深。
白拓的家在普洱市郊區(qū)。7年前,他只有15歲,還在普洱上中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個郊區(qū)農(nóng)民正在叫賣一條眼鏡蛇幼蛇,他擔心這條蛇會被人買去吃了,于是自己出錢把它買了下來。放歸野外,又怕幼蛇不會覓食或被成蛇吃掉,于是他把小蛇裝在一個盒子里,悄悄帶回了家。“我對蛇沒有害怕的感覺,害怕的是被父母看見。”為了不讓父母發(fā)現(xiàn),他一直把小蛇藏在自己的房間里。
沒過多久,細心的父母還是在他的房間里發(fā)現(xiàn)了那條小蛇。“他們特別害怕蛇,當時就嚷起來了,讓我把蛇扔出去。”白拓滿口答應父母,將蛇帶出了家門。但他并沒有把蛇丟掉,而是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又把小蛇藏進了房間。鞋柜、床底、貓籠,只要能夠藏住蛇的地方,他都試過。
但接連換了好些個地方,小蛇最終還是被父母發(fā)現(xiàn)。無奈之下,他只好央求父母,讓他把這條小蛇繼續(xù)養(yǎng)下去。最終征得了父母的同意,但要求他必須把蛇關好,不能讓它跑出來嚇人。
到后來,白拓來到昆明上學,家里的蛇至今仍養(yǎng)著,已經(jīng)長成了一條大蛇。“現(xiàn)在不用捉迷藏了,我來昆明后,那條蛇一直都是父母幫養(yǎng)著,一旦蛇生病或者發(fā)生什么情況,父母還會打電話問我該怎么處理。”白拓對自己在這場“家庭戰(zhàn)爭”中取得的勝利,至今仍感到自豪。
給蛇治病,額頭還被狠狠咬了一口
其實,成功給蛇治病,黃金蟒并不是白拓的第一個“患者”,白拓以前在家養(yǎng)蛇的時候就曾試驗過。
有一段時間,白拓自己養(yǎng)的蛇得了腸道疾病。那時他就開始通過看書和網(wǎng)上搜索,學習一些給蛇看病的技巧和知識。最終他用鑷子將眼鏡蛇的嘴撐開,把藥粉喂進去,成功治愈了蛇病。
“其實蛇患的大多疾病,病理與其他動物,甚至人都是相通的,蛇用的藥物一般都是人吃的。”今年4月,憑借自己多年的養(yǎng)蛇經(jīng)驗和興趣,以及對蛇的一些病理了解,白拓從野生動物園的招聘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蟒蛇飼養(yǎng)員。
就在進入動物園的第二個月,他又成功為一條緬甸蟒蛇治療外傷。5月初,一位市民將一條受傷的緬甸蟒送到了野生動物收容拯救中心。當時,這條緬甸蟒被保溫燈大面積燙傷,情緒顯得十分焦躁。白拓一直細心地照料它,為它清洗傷口、上藥、換藥,還常常撫摸它。但本性兇猛的蟒蛇并沒有把白拓的細心照料當一回事,更別說感恩了。一次換藥中,盡管白拓很是小心,緬甸蟒還是突然對準他的額頭一口咬過去。“就像被針扎了一下,非常疼,流了好多血。好在蟒蛇沒有太大的毒性,如果是劇毒蛇,可能命都沒有了。”
雖然被蛇咬的經(jīng)歷至今記憶猶新,但白拓沒有因此而改變對蛇的鐘愛,反而更加努力地去鉆研養(yǎng)蛇和治療的技巧。在他對蛇的認知里,蛇常常被人誤解為“害蟲”,其實蛇是可憐、溫順的,如果不是感到危險,它是絕不會主動襲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