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鏈蛇的養殖技術
人工養殖赤鏈蛇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等優點,因該蛇對濕度、溫度、環境等養殖條件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因此,只要能達到一般的養蛇條件,即可引進養殖。該蛇潑辣易管理,特別適宜初次養蛇的朋友。據較新報道,赤鏈蛇對胃癌、食道癌、喉癌有抑制、鎮痛作用,蛇膽有排毒養顏之功效,使該蛇近幾年身價倍增。該蛇屬后溝牙類毒蛇,毒液含以血循毒為主的混合毒素,因其毒牙不發達、不外露,一旦被咬傷癥狀較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員傷亡的具體報道。
(一)食性
赤鏈蛇的食欲旺盛,每隔7~8天便要攝食1次,重500 g左右的蛇,每次可吞食2或3條小雜魚,多者可達5條。幾十厘米長的小幼蛇亦能吞食較大的蟾蜍。在吞食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相互咬傷或吞食現象,在食物缺乏時尤為明顯,這就要求在飼喂時需有專人守候(有人在旁并不影響其吞食)。遇有這種情況,要捏住其中一條蛇的頸部讓其松口,強行松開;或采取前面已經介紹過的“一把小剪刀,巧分爭食蛇”一文中介紹的方法。

(二)體質
赤鏈蛇在適宜的環境中生存很少生病,是人工養殖蛇中死亡率較低的品種之一,其生命力較強,這也是人們大量養殖該蛇的主要原因。不過該蛇在冬眠后期或出蟄活動后不久,常伴有口腔炎的發生,應加強消毒并及時隔離治療,以防相互傳染。蛇場、蛇窩在盛夏季節和雨季,要保持清潔和干燥,環境濕度一旦達到85%以上時,此蛇易患霉斑病,此病對赤鏈蛇的危害性較大,不亞于肺炎的危害程度,具體的治療可參照前面的方法予以防治。
為更好地消除和預防上述蛇病的滋生,在飼養季節蛇場內要經常打掃衛生,定期更換飲用水,避免場內、窩內過分潮濕,保證蛇場通風,并定期給予全方位的徹底消毒,即連續消毒7~10天,每日早晚各1次。

(三)越冬
赤鏈蛇屬耐寒機能性較強的蛇種,其耐寒性非常強。在山東青州蛇蜴園自創的“多層立體式地下蛇房”內越冬,健康蛇的死亡率幾乎為零,但體重不足200 g的除外。整個冬季,存放有赤鏈蛇(大、中、小均有)的地下蛇房溫度始終保持在3~8℃,直至翌年春天冬眠結束后發現死亡的赤鏈蛇,均是比較瘦弱或蛻皮不干凈、體重不足150 g。其冬眠成活率達80 9/6,健康幼蛇的成活率與此差不多。
冬眠前蛇體的整體檢查和分級工作至關重要,一貫堅持售劣留優的原則,是保證冬眠期成活率高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