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用量雖然不大,但卻不可缺少,其所起的作用甚為重要。
(1)維生素。維生素是動物維持生理機能所必需的一類特殊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動物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甚微,每日僅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雖然,維生素既不構成組織的主要成分,也不是機體的能量來源,但在動物體內起的作用極大,起著控制其新陳代謝的作用。多數維生素是輔酶的組成成分,維生素缺乏會影響輔酶的合成,導致代謝紊亂,使動物出現各種疾病,嚴重時可引起動物死亡。
(1)維生素。維生素是動物維持生理機能所必需的一類特殊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動物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甚微,每日僅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雖然,維生素既不構成組織的主要成分,也不是機體的能量來源,但在動物體內起的作用極大,起著控制其新陳代謝的作用。多數維生素是輔酶的組成成分,維生素缺乏會影響輔酶的合成,導致代謝紊亂,使動物出現各種疾病,嚴重時可引起動物死亡。
現今使用的多為各種維生素混合物,有復合維生素添加劑,也有單一添加的。
維生素缺乏固然會致病,但用多了有的也同樣會使動物患病,如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過量常可引起中毒。
根據維生素的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則有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
水溶性維生素進入動物體,在不長時間中就經代謝而排出體外。可是,脂溶性維生素A、D卻可在體內蓄積起來,予以備用,若蓄積量過多則會出現中毒癥狀。
維生素A的中毒癥狀通常發生于攝人量超過正常量50~500倍時,這種情況特別多發生在以動物肝臟作為飼料時。據林耕年(1985)報告,在每100 g動物肝臟中含維生素A的量:雞肝6.9 mg,牛肝6.6mg,鴨肝5.4mg,豬肝4.5 mgo而投喂者往往沒有投給維生素A多少量的具體概念,以致引起中毒。 .
維生素A中毒多發生在幼齡動物,致使動物食欲減退,骨脆易折,懷孕動物可引起胎兒死亡或畸形。中毒時,停喂維生素A l~2周可緩解癥狀。
維生素D中毒常呈慢性過程,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瀉。可使骨脫鈣變脆,易變形和發生骨折,還會因腎小管過度鈣化產生尿毒癥。 .
(2)礦物質。礦物質中,動物每日需要量大于100mg,稱之為宏量元素,如鈣、磷、鉀、鈉、氯、硫、鎂等;每日需要量小于100mg的元素,稱之為微量元素,如鐵、鋅、碘、硒、銅、錳、鉻、鈷、錫、氟、鎳、鉬、釩等。補充微量元素,現在多用混合添加劑。
這里以鈣、磷為中心,介紹一下與維生素D等和微量元素之間在代謝上的關系。

鈣和磷是組成骨組織的主要元素,動物體內99%的鈣和80%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并不斷和血液及體液中鈣、磷進行新陳代謝,維持動態平衡。
鈣和磷的主要吸收部位為十二指腸,但受以下因素影響:在酸f生環境中,鈣的溶解度大,有利于吸收,所以鈣在小腸前部吸收良好,其他部位腸內的堿性環境使鈣轉變為磷酸鹽和碳酸鹽,從而使鈣的吸收減少。飼料中鈣與磷的比例是影響鈣吸收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動物飼料中鈣與磷的比例以(1~2):l為宜;飼料中過多的脂肪酸等因為易與鈣形成不溶性鈣鹽而減少鈣的吸收,過多的鐵、鉛、錳、鋁等可與磷酸根結合成不溶解的磷鹽而減少磷的吸收;維生素D是鈣、磷代謝,包括鈣的吸收和貯存的必需因素,主要調節鈣、磷代謝的激素有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
鈣、磷過多,對動物發育不利。鈣過多,會阻礙磷、鋅、錳、鐵、碘等元素的吸收,與脂肪酸結合并排出,降低脂肪的吸收率;磷過多會降低鎂的利用率,動物體內的鈣,80~石在糞中排出,剩余20%在尿中排出。
動物的骨骼、蛋殼經粉碎拌在餌料中,可補充鈣和磷。磷酸氫鈣也可用于防治鈣、磷缺乏性疾病。
單純補鈣的藥物有氯化鈣、葡萄糖酸鈣、碳酸鈣、乳酸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