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飛檐走壁、翻墻而入身影,使這座建筑更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的確如此,就連當地人也不知道高墻大院里是一番什么景象,因為里邊的建筑都是深藏地下。
是誰建造這樣的建筑,圍墻里隱藏著什么秘密?王一民就是這個建筑的設計者,短短3年的時間,他就積累了另周圍人羨慕巨額財富。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天等縣,應村農民王一民中從小生活在大山里。王一民做過糧食經紀人,到廣州打過工,在外邊折騰了幾年也沒有找到賺錢的門路,當王一民為創業苦心積慮的時候,他發現身邊人的生活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王一民:“養殖場、專業大戶,老板都有好的車開,穿的衣服都很漂亮。”
這些人靠什么賺錢的呢?王一民開始留心,結果讓他恍然大悟,原來財富就在身邊!
大山環繞、耕地少,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天等縣附近的蛇類資源豐富。雖然當地農民都有些怕蛇,但還是有人冒險養蛇,并靠養蛇致了富。
養殖戶張馨文:“養蛇除了糞便之外,樣樣都有用,像2008年金融危機,它還賣的120元一斤,這條蛇8斤,將近1000元錢。”
家鄉的氣候條件適合養蛇,如果養蛇也不用遠走他鄉出去打工,更主要的是王一民了解到在廣州有一個蛇產品批發市場,銷路不用愁。于是,王一民決定開始養蛇。
王一民:“他們也說養毒蛇被咬過,都還是在養,肯定是經濟效益很高。”
2009年,王一民到林業部門辦理了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投入了20萬元錢,按照家鄉附近比較常見的籠養方法,開始人工養蛇。王一民家鄉附近的養殖場都建在了山區,但他考慮到交通便利的問題,在南寧市的江南區租下了地。但他當時萬萬沒有想到,養殖場地的選址問題給他的養蛇路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為了養蛇王一民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他買了近3000條劇毒眼鏡蛇存養在五棟蛇房里,但只養了一個月,蛇籠里就開始出現了死蛇,而且越死越多,原因不明但癥狀相同。
王一民:“發現死的蛇皮總是這樣皺起來,皺起來,80%以上都發現這樣,所以我們就考慮到沒有相對的濕度。”
一條蛇的成本接近100元,每天有幾十條不明原因的死亡,這樣一天就白白扔掉幾千元錢,況且建廠之初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剛過了兩個月,王一民夫妻就開始了借錢度日的生活。
王一民妻子黃彩虹:“向朋友親戚借錢,那時候借了好多。我們做生意賺了多少錢,都投資下去了,我們好像是什么都沒有了。”
王一民:“我都不想干了,干得這么辛辛苦苦,本來都賺到錢,為什么最后死了幾千條蛇。”
本想養蛇致富,不了養蛇敗家,幾萬元錢裝起的蛇籠只能閑置。就在王一民夫妻不再對養蛇賺錢抱有任何幻想的時候,一個人物的出現,不僅讓王一民感到驚喜,同時也有些不可思議,因為這個給他指點迷津的,正是他的母親!
王一民的母親一直生活在大山里,只能聽懂和說出一些簡單的普通話。老人家見慣了山里竄來竄去的野生蛇,隨手逮一條絕對不在話下。
王一民母親黃春秀:“我不怕。”
記者:“你以前就抓過蛇?”
王一民母親黃春秀:“抓,做工的時候抓蛇。”
王一民建了這個養殖場后,把母親黃春秀接過來幫忙養蛇,那些日子蛇每天都在死,兒子著急媳婦上火,老人家卻暗地里開始了另一項嘗試。
當時這里有一個廢棄的石灰坑,黃春秀拿了十幾條蛇就悄悄地放了進去。
養殖場員工黃子勇:“坑旁邊種草啊,毛豆啊那些,然后做了一個篷,下雨也不會淋到下面去。籠里養的死了,她就放到廢坑下面去,看活不活。”
黃春秀在兒子不知情的情況下,觀察著養在洞里的蛇,養了個把月,這些蛇不但沒有死,而且還很健壯。就在想要放棄養蛇的時候,母親把他帶到了那個地方,并讓他撥開了蓋在洞口的植物。
王一民:“有一個小洞,她放幾十條蛇下去,拿過去對比我們的籠養蛇,比我們籠養的蛇漂亮。”
與老家山區建的籠養場地不同,王一民的養殖場所在地區空氣濕度較低,母親的實驗可能會解決空氣濕度的問題,這讓王一民又看到了希望。
王一民:“我心想籠養失敗了,放養有機會了。”
在我國允許養殖的蛇有蟒蛇、五步蛇和眼鏡蛇等品種,全國大小養殖場有上千家,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其中以廣西最為集中,養殖技術一直是各個養殖場發展的較大障礙。王一民要挖池散養毒蛇,它能夠成功嗎?在母親的啟發下,王一民帶著工人建散養蛇池,他首先建起來的是給蛇過夏的池子?;\養時在濕度上吃了虧,于是在建這個散養池的時候,如何控制濕度,王一民煞費苦心。
王一民:“我這個深度剛剛是40厘米,夏天用的池子,濕度太大不行,濕度太低也不行,下雨的時候如果你挖深了,水泡進來,蛇就活不了了。”
池子是建起來了,在當地那個神秘的建筑也開始逐漸成型。這一層層養殖架和下邊的池子是相通的,根據溫度的變化,蛇可以上下活動。
保險起見,王一民首先用了三十條蛇做實驗。蛇果然沒有死,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然而好景不長,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天,王一民突然發現散養池里的蛇少了!如果以前籠養還能看到死蛇,但在散養池里蛇卻在莫名其妙地在減少,難道是蛇吃蛇?
王一民:“一斤多的蛇不能相吞。”
當地人都知道,蛇可以活吞老鼠,之后還能從鼠洞里爬走。但仔細檢查也不見有鼠洞,那么是蛇越墻而逃?
王一民:“圍墻一米八高,蛇也不能飛得上去。”
看來都不可能,蛇卻一天比一天少,只有結果,不知道原因,種種猜疑讓蛇場的氣氛變得緊張。于是,王一民守在蛇池內,工人則輪流在蛇池外巡邏,黃理中一定要弄清楚原因。
工人覃立忠在墻外巡邏時,聽到了圍墻的柴堆下有窸窸窣窣的聲音,走過去,果然發現一條蛇,并且斷定是從散養池里跑出來的!
養殖場員工覃立忠:“一看就知道是我們場里面跑出來的。”
記者:“為什么?”
覃立忠:“那條蛇很肥,還有性格溫順一點。” 蛇池的圍墻接近兩米高,上面又沒有出現任何洞口,蛇是怎么從墻內跑到墻外的呢?得到蛇又逃出去的消息后,王一民緊盯著幾十條蛇,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
王一民:“剛開始我砌的墻跟這個差不多,這邊不抹平,這邊又不抹平,這個是成直角的。當時我是在另外一個角看著它爬上去的,它爬上去這邊擺,擺來擺去,就是從這邊擺出去了。”
知道了蛇出逃的真正原因,王一民夫妻立刻對蛇池進行了一番改造。
王一民妻子黃彩虹:“墻角砌磚上來是直角,抹平的時候加點水泥在中間,抹過來就搞了一個圓角。”
王一民:“墻抹平,抹得很光滑,蛇怎么爬都爬不上去。直角擺得上去,圓角怎么擺都擺不上去。”
改造了圍墻,再也沒有出現過蛇出逃的現象,也沒有發生批量死亡的事情。在幾乎賠得傾家蕩產后,養蛇總算取得了成功。在那之后,王一民又先后建起了60個夏天用的散養池。根據成功的經驗,王一民還為蛇建起了10個越冬池,圍墻越建越高,地窖越挖越深。
為了適宜的濕度越冬池有2米深,電加溫設施的提供讓這里恒溫在25攝氏度左右,蛇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會冬眠,四季都能進食,一條蛇一年就能多得到300元左右的利潤,這樣一個越冬池每年都能為王一民帶來30萬元的純收入。
每年的4月,王一民都要把越冬池里的蛇搬到夏天用的池子,記者采訪時,正趕上王一民興師動眾。
從越冬池取出來的蛇,王一民會仔細檢查后放到夏天用的池子里,本是個駕輕就熟的動作,意外卻發生了。
在為毒蛇搬家時,王一民突然被蛇咬傷
記者:“你被蛇咬了?”
王一民:“對。”
記者:“快點來人。”
王一民:“開水,你開水,幫我開水。”
記者:“要把這擰開,把水擰開。”
王一民:“它腫得太快了。”
黃志勇是王一民的內弟,也是蛇廠里經驗最豐富的工人,他立刻對王一民進行了緊急救治,但被毒蛇咬傷的部位在幾分鐘內迅速腫脹,而且有些地方開始變了顏色。人一旦被毒蛇咬傷,會引起局部壞死、內臟受損、呼吸系統障礙,如果毒量過大,還能致死,咬傷王一民的正是一種劇毒蛇——眼鏡蛇!
經過簡單的處理,記者陪著王一民匆忙趕往廣西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晚一分鐘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王一民:“你拿我的背包。”
在路上,王一民的手指腫脹得更加厲害,我們都清楚如果耽擱一秒鐘,王一民失去右手甚至整個右臂的危險就會加大一分。
記者:“要是在老家,離醫院遠的話,處理得很著急是嗎?”
王一民:“離醫院遠,就怕了,怕以后殘廢,所以就用刀把它砍掉了,把整個手指頭砍掉,這個手指頭都砍掉。”
在被蛇咬傷之后的30分鐘左右,王一民與記者趕到了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急診室,李啟斌醫師的檢查結論讓大家都變得更加緊張。
記者:“他這個情況嚴重嗎?”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中國蛇協副會長李其斌:“這個毒量比較大了。”
被毒蛇咬傷后,不能擠壓傷口,應立刻吸出毒液,之后可用一些制劑將蛇毒破壞,治療過程需爭分奪秒。
李其斌:“剛才沒有感覺的,現在有點感覺了,說明組織破壞已經停止了。”
為王一民處理好傷口以后,還要等待血液檢查結果,才能最終確定蛇毒有沒有損傷內臟,醫生建議王一民住院觀察。
王一民靠養殖毒蛇險中求財,毒蛇究竟有什么市場價值,這些可怕的動物又怎么變成現實的財富呢。
這是位于廣東省從化市的一個禽畜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與其他批發市場不同的是,這里的每天有上噸的活蛇交易量。
市場部經理李耀光:“國家允許的,養殖場有批文的,眼鏡蛇,水律蛇,烏梢蛇,在我們市場都可以經營,有經營許可證的就可以。市場的活蛇銷售量每天有多少,有3噸。”
在王一民的養殖場內,存養著近萬條蛇,這個蛇類批發市場就成了他銷售的主要渠道,為了直接銷售,他還在這個市場上開了一家店鋪。
記者:“哪個是王一民的店鋪?”
管理員龍寶礦:“這邊這個。他現在回廣西了,給蛇咬住,他回廣西去療傷了,本身前幾天還在這里開門的。”
記者:“他主要賣什么樣的蛇制品?”
管理員龍寶礦:“基本上是活蛇,拉過來活蛇賣。”
在這個市場里,像王一民這樣的店鋪有幾十家,活蛇被買走后,有的就地經過處理后加工成了蛇干。
銷售商王元生:“什么樣的蛇就是什么樣的價格,這個是午休蛇干。這個能賣多少錢,這個能賣差不多120元錢一公斤。”
記者:“咱們的蛇干主要銷往什么樣的地方?”
王元生:“一般的就是制藥廠,這些地方,都是做藥材用的。” 除了蛇干,在市場里我們還見到了由蛇做成了各式蛇酒。蛇干、蛇膽和蛇鞭等,可以直接入藥或泡制蛇酒,而蛇制品的應用,遠遠不止這些。
李其斌:“蛇確實是全身是寶,比如說,你看到這里,蛇皮可以做很多精美的蛇皮包,蛇皮帶,二胡里面也是用蛇皮做的。蛇肉還可以做成一些營養膠囊,營養液,還要保健品等等。蛇油也是個寶,蛇油美容霜,蛇油燙傷膏,這些現在都成功地開發出來了。蛇膽目前在醫藥上也是很有用,蛇膽川貝液就是比較好的止咳藥。蛇里面較大,較好的開發前景的就是蛇毒。”
在蛇類的初級產品中,價格最昂貴的,就是蛇毒,黃理中就曾經為銷售蛇毒費盡心機,不料又被蛇毒所傷。
經過24小時的觀察救治,王一民安全出院,又回到了養殖場。
記者:“回來了,手怎么樣了。”
王一民:“手好了,差不多了。”
記者:“還是有點爛了。”
王一民:“還是有點。”
記者:“你現在感覺怎么樣?”
王一民:“感覺手好多了。”
這次被蛇毒傷得不輕,當初王一民卻為賣蛇毒傷透了腦筋。因為活蛇可以拿到市場上直接銷售,可蛇毒拿過去給誰誰不要。王一民四處打聽,誰也都說不清楚這蛇毒到底都賣到了哪里,但所有的人都告訴他蛇毒的價格不菲,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蛇毒市場,讓王一民感到十分詭異。
王一民:“到處去問,這邊有沒有銷路,那邊有沒有銷路,總是找不到銷毒液的銷路。”
雖然蛇毒市場無影無蹤,只要它存在,王一民相信就能夠找到,因此,只要一點機會,他絕不放過。20010年年底,王一民就參加了一次在南寧市召開的蛇類養殖技術交流會,終于讓他看到了蛇毒市場的蛛絲馬跡。
王一民:“吃完飯了,幾個老頭都是專家,然后到我的場地來看我的設備。”
幾個人過來后,在蛇場里參觀了一圈,就有人問了一個王一民想都沒有想到的問題。
王一民:“幾個人過來,就有一個人跟我說,你這場地蛇毒賣不賣?”
王一民以為這個打聽他蛇毒賣不賣的人就是蛇毒的買家,可仔細了解才知道這個人是一位蛇類雜志的編輯,那他問這蛇毒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蛇類雜志編輯蘭海:“原來他以為我是買賣蛇毒的,我不是搞這方面的,我不是銷售商,不是的,我是懂得一些研究單位是咬一些蛇毒,我可以通過我這方面給他提供一些信息。”
過了幾天,蘭海編輯為王一民帶來了一個叫陳良菊的人,這個才是蛇毒的真正買家。陳做蛇毒生意十幾年,身經百戰,差點因為蛇毒喪了命,還好最終只是失去了半根手指,現在卻發起了蛇毒的財。每次為了能取到更多的蛇毒,陳良菊都是親自下蛇圈挑蛇。
蛇毒經銷商陳良菊:“這兩邊就是毒腺,毒腺大的毒就多。平均來說一條蛇產個1毫升毒液,平均基本上,大的話可以2毫升了。”
記者:“一次取”
陳良菊:“一次取”
記者:“那一年可以取幾次?”
陳良菊:“一般半個月取一次。”
取毒的過程,陳良菊也是百般小心,既要保護好自己,也不能傷到蛇,斷了它的牙齒。
記者:“蛇吐一次毒能賣多少錢?”
陳良菊:“大概可以賣20多元錢,就這一下就可以賣20多元錢,甚至賣到30、40元錢的也有。” 蛇毒制品的開發應用,在我國還處在初級階段,由于蛇毒終端制品較少,市場對蛇毒的需求還不高,所以,只有占領少數的銷售渠道,蛇毒才能賣得出去,也才能賣得上價錢,為了保持蛇毒較高的利潤,就要避免更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蛇毒的終端市場,就成了經銷商避而不談的秘密。
陳良菊:“一般的制藥廠我不能講在這里,商業秘密,哪個制藥廠我不能講,一講我那銷路就被別人知道了,不講哪個制藥廠。”
李其斌:“互相壟斷的,認識誰我都不告訴你,不然他自己找廠家,我可以降低這個價格,因為我很多,銷不出去啊。”
陳良菊只告訴我們蛇毒銷售到了制藥廠,可眼鏡蛇毒最終被加工成了什么樣的產品,有什么樣的應用呢?
李其斌:“不同種類的蛇就有不同的蛇毒,不同的蛇毒就有不同的作用。眼鏡蛇里面的細胞毒素可以抗腫瘤,可以做成這個口服膠囊,有增強免疫,抗腫瘤的作用。眼鏡蛇毒里面還有促進神經生長的東西,那些外傷的病人,血管斷裂,神經斷裂的病人,用了這些藥之后呢,神經可以恢復得快一點。”
蛇毒交給了陳良菊,而不能取毒的活蛇通過市場檔口直接銷售,王一民的養蛇事業已經步入正軌。在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他還帶我們去了一趟在老家快要建好的養蛇分廠。
王一民:“我現在這個新廠占地面積有3畝地,目前來說我還要不斷地向后擴展,向前面擴展。”
養蛇一年能給王一民帶來超過200萬元的純收入,雖然經歷過養殖的風險、銷售的風險甚至生命的危險,但通過養蛇、養毒蛇,王一民正在實現他的財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