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習慣上又稱為急性膽囊炎,此病由一種細菌引起,蛇一旦得此病,可見其不吃不喝,體溫很高,最明顯的特征是全身皮膚發(fā)黃,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死亡率很高,常在發(fā)病后的2~3天內斃命,多發(fā)生于夏秋暑熱的南方諸省(區(qū))。
【病因】
肝炎是由病菌感染后發(fā)生的傳染病。據報道,這是屬革蘭陰性桿菌類的大腸桿菌。此外,也不排除有病毒感染的可能。這些病菌、病毒多隨投喂的鮮活動物、混合餌料或飲水人侵蛇體后暴發(fā)肝炎。肝炎的暴發(fā)還因為蛇的肝臟抗病能力降低、肝功能受阻之故。如長期服用呋喃唑酮(痢特靈)等刺激肝臟的藥物,直接破壞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抗病力下降,抵擋不住病原體的侵襲而發(fā)生本病。另外,人工活取膽汁不小心刺傷膽囊,或因消毒不嚴格,直接帶病原體帶入膽囊或肝臟,也是引起肝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癥狀】
肝炎可分為急性型肝炎和慢性型肝炎。急性型肝炎發(fā)病急,全身癥狀明顯,體溫升高,不吃不動,皮膚發(fā)黃,病蛇常因肝膽劇痛而在地面上翻滾,不久即死亡。患慢性型肝炎的病蛇,病程較長,病狀也不那么明顯,常見食欲減退以至停食,身體消瘦,最后因虛弱而死亡。解剖死蛇,可見肝臟腫大,呈脂肪性變黃、變脆,亦有部分壞死,膽囊明顯擴大,膽汁變成淡黃色或深綠色,多數變成清湯樣或米粒樣。
【治療】
(1)肌肉注射氯霉素,每千克體重0.01克,每天2次,連續(xù) (2)對于病情重、體形大的病蛇,應盡快注射獸用慶大霉素(20萬_單位或人用8萬單位的均可),每次1支,每日2次,連注3天病情可望緩解,但必須再固定治療幾天,針注劑量可減至一半。

(3)肌注青霉素20萬單位/千克體重,鏈霉素0.2克/次,每日注射2~3次,連用3~5天可治愈。
【預防】
一旦發(fā)現有此類病蛇時,除迅速將病蛇隔離治療外,蛇場、蛇窩應作一次徹底的消毒。消毒劑可選用百毒殺或抗毒威,這兩種消毒劑較好交替使用。消毒劑稀釋比例為:百毒殺1。400,抗毒威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