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蛇毒血清: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 000IU,加入5%?10%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靜 脈滴注。該藥是從免疫馬的血清中提純出來的球蛋白溶液,為防止過敏反應,用前應做皮 試,使用中同時加入地塞米松l0mg?30mg注射,可減少或減輕過敏反應的發生。
在蝮蛇咬傷出現少尿期,臨床報道認為應用抗蝮蛇毒血清仍有助于防止或減輕腎實 質性損害。
浙江海寧市人民醫院曾于1979年收治被蝮蛇咬傷29h的老年女性患者,尿量僅 50ml,尿素氮不斷上升,經用抗蝮蛇毒血清及中西藥物對癥處理而獲愈。據分析:這時患 者體液或血液中可能仍有部分游離蛇毒未與組織結合,使用此藥后,使這部分蛇毒不再繼 續侵犯腎臟,避免了腎衰的發展。
(2) 抗組織胺藥:早已證實蝮蛇毒能使體內組織胺及5-羥色胺等活性物質釋放。磷脂 酶A2是這一作用的主要毒性成分。這些活性物質的釋放與局部炎癥反應及循環功能紊 亂有關。因此在蝮蛇傷治療中應用抗組織胺藥物,如撲爾敏等是合理的和必要的。有些實 驗及臨床報告證實,用藥后不僅中毒癥狀減輕,對患肢腫脹消退還有明顯效果。考慮到組 織胺等活性物質的釋放并非蛇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抗組織胺藥物的療效不應 估計過高。
(3) 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于蝮蛇傷中毒的療效是肯定的,臨床及實驗 室都認為大劑量應用療效顯著,有減輕炎癥和毒血癥狀、抑制溶血、防治休克及血清反應、 穩定溶酶體膜等作用。實驗證明有延長死亡時間及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因此被認為在西藥 中是除抗蝮蛇毒血清外惟一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治療藥物,常規應用宜早及大劑量。以氫化 可的松為例,每日劑量不應少于l00mg,或地塞米松10mg靜脈滴注,連續2天?3天。注 意,應同時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以防感染。
(4) 抗生素治療:蝮蛇傷創口常有化膿菌及厭氧菌感染。細菌可能來自蛇口,也可能是 繼發感染,尤其在局部組織壞死時經常發生。長期人工呼吸及放置停留導尿管時還常會分 別發生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一般采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如體溫不能控制或有敗血癥應進 行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性測定,選用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對于傷口壞死的病例應注意厭氧 菌感染,可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病人如1年內接受過破傷風類毒素免疫注射,再給破 傷風類毒素強力免疫反應即可,這樣可避免發生血清反應的危險。
(5) 嚴格控制補液,減輕心、肺、腎負擔:蝮蛇毒中主要毒性成分是神經毒素和出血毒 素。蝮蛇毒中的磷脂酶A2引起5-羥色胺、緩激肽、兒茶酚胺等物質的釋放從而引起組織 水腫、炎癥反應及劇烈疼痛。有的出現肺部出血、瘀血、肺循環障礙,從而導致右心負荷加 重。加之蛇毒對心肌有損害,因此主張凡能口服者盡量以少補液為原則,以減輕心、肺、腎 負擔,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嚴重嘔吐和末梢循環衰竭的病人,則應適當補液,以糾正電 解質紊亂。
(6) 三大危癥的早期診斷與治療:蝮蛇咬傷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麻痹、急性循環衰 竭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① 呼吸麻痹:首先表現為呼吸肌的麻痹,然后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現一系列癥 狀。早期病人自訴胸悶、心悸、呼吸困難,臨床上可見呼吸急促、鼻翼扇動,有時可見到因輔 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而在吸氣時表現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均呈凹陷,但此時呼 吸尚齊,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如病情進一步惡化,臨床上可出現煩躁不安、譫妄、紫紺加 深、呼吸淺表直至停止。
病情機制: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徐科等研究,蝮蛇神經毒素主要作用于外周 神經,阻斷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從而引起呼吸肌麻痹、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嚴 重感染等,可繼發呼吸中樞的抑制。
治療:早期給氧,及時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通氣功能。當神志障礙、煩躁譫 妄、抽搐、咽喉分泌物增多、血液pH值<7. 35時,宜及時切開氣管或插管、用帶套囊的丫 形氣管套管,可糾正酸中毒(單純呼吸性酸中毒不宜用碳酸氫鈉),否則增加二氧化碳潴 留。已行輔助呼吸則無妨,血液pH值<7. 2時,可使用適宜堿性藥物及正確掌握呼吸幅 度、頻率、節律、壓力、呼吸時相比等,行合適的輔助呼吸。除腦水腫外應定時翻身拍背,液 化吸引痰液,注意下呼吸道梗阻及并發炎癥。當處理恰當時,除呼吸動作外,生理活動基本 正常,不用呼吸興奮劑,合理安排使用抗生素,注意營養及呼吸肌鍛煉可促使恢復。有條件 的可用人工自動呼吸器。
中醫認為,蛇毒內竄、逆傳心包,阻遏于肺,使氣陰兩竭,導致肺氣被奪。治宜理氣化痰 泄毒、益氣救陰、定喘防脫,用控涎丹加減;獨參湯、生脈散加減;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 丹吞服;或人參針每次l0ml?20ml,溶于等滲葡萄糖注射液100ml滴注,每日1次?2 次;生脈針(或參麥針)每次l0ml?20ml,加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靜脈注射;參附針每 次10ml?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