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金錢蝰、百步金錢豹、金錢斑、古錢窗、黑斑 蝰、圓斑蝰等。
【特征】頭背均為起棱小鱗;吻端寬圓,吻棱明顯> 鼻 孔大;介于吻鱗與鼻鱗之間的吻鼻鱗呈半月形。背鱗31-29 (31?33)-21行,起強棱。體粗尾短。全長90?120厘米。
背茴棕褐色;頭部有X形淺色紋;軀干部有3行醒目的紫 棕大圓斑,圓斑外緣鑲有黃色邊;正中一行圓斑較大,共約30 個,每兩個圓斑之間相距1枚鱗寬;兩側的圓斑較小,與正中 的交錯排列,其間另有小黑斑;體外側另有不規則小黑斑;腹面灰白,頭部下唇鱗、頦部鱗片的后端深棕色,綴成幾行橫列 的深斑,每一腹鱗有3?5個略呈半圓形深棕色斑,前后綴連 略成縱行。.
【生態習性】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區,垂直分布可高達 海拔2100米,主要棲息在開闊的田野中,茂密的林木區極少 發現此種毒蛇。在福建泉州曾見到它在龍舌蘭仙人掌下,蟠 蜷成圈,行動遲緩;襲擊時,前軀先向后屈,再猛然離地面向前 射擊去咬目的物,并有咬住不放的現象,幼蛇性更兇猛。在飼 養情況下,觀察到這種毒蛇在受到驚擾時,身體不斷的作膨縮 動作,發出“呼呼”聲,久的能持續半小時。活動范圍在夏季一 般多在丘陵地帶,炎熱時多在蔭涼通風處,秋收時可到稻田 中,9、10月間人被咬的機會較多。食鼠、鳥、蜥蜴及蛇類,有 時進入住宅覓食鼠類。孕期6個月左右,6?7月產仔蛇,一 般為30?40條,記載最多者達63條。
【分布】福建、廣東、廣西。產于臺灣的是蝰蛇臺灣亞 種,臺灣亞種與泰國亞種的主要區別就在于:背正中的大圓 斑間相距2枚鱗寬;體后段兩側圓斑前后相互靠近形成X形 斑。
本種的各亞種在國外分別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 坦、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