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俗稱土球子、七寸子、地扁蛇等。我國主要有白眉蝮短尾亞種和白眉蝮烏蘇里亞種。短尾亞種分布于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兩、福建、臺灣、湖北、四川、貴州、遼寧(南部)、陜兩(秦嶺以南)。烏蘇里亞種國內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北等省(區)。

蝮蛇短粗,傘長僅60~70厘米,雄蛇最長不超過90厘米。頭部略呈三角形,有頰窩,吻鱗明顯,鼻間鱗寬,外側緣尖細,背鱗明顯。體背面灰褐色或辦褐色,頭背有一行深色八字形斑,個別出現一條紅棕色脊線,腹面灰黑色,具有眾多不規則的小黑斑點。兩亞種尾部有明顯的差異:短尾亞種尾下鱗數目較少,尾后段焦黃色無斑,尾尖常為黑色;而烏蘇里亞種尾下鱗數目較多,尾部與體部包斑相似。蝮蛇分布很廣,南北各省(區)都有其蹤跡。多棲息于平原和丘陵地帶的墳堆草叢、荒野及陽間小路旁、亂石堆或溝邊坎沿、近水的住宅附近。系晨昏性蛇類,在熱天尤以晚上8時到次口凌晨活動最為頻繁。它的食性很雜,以魚、蛙、鼠、蛇、蜥蜴、鳥為食。幼蛇吃蚰蜒、螞蟻、澤蛙及其他昆蟲。在南方,短尾亞種的冬眠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上旬基本人蟄,至翌年3月之后陸續出蟄。在北方,烏蘇里亞種10月上旬開始進入冬眠,至翌年5月中旬出蟄。卵胎生,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產仔,每產2~20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