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病

蛇病防治的藥物

治療蛇的呼吸道常用藥物

蛇病防治的消毒藥物

蛇病治療藥物
1、由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病灶里稍黑褐色.輪廓清晰,表面干燥,突出于體表。雌蛇多發于腹部,而雄蛇多發于頸部和胸部。通常情況下,患蛇臨床上表現健康,僅在后期,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時.蛇的健康狀況才下降。當繼發真菌感染時,病灶的顏色將變為灰色。如果真茵侵害到周圍的皮膚,病灶的邊緣將變得不再那么清晰。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核內嗜酸性顆粒,而在電鏡下則能看到皰疹病毒。治療時可以手術切除單個的突起,然后縫合皮膚。也可用硝酸銀腐蝕,先在病灶上滴上蒸餾水,然后再滴上硝酸銀,連續處理5—8d,突起最后就會脫落。
2、由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
某些病毒能侵害蛇的消化系統,臨床上表現為以厭食、腹痛、腹瀉為特征的腸炎和消化平衡紊亂,尸體剖檢組織學檢查可見腸絨毛萎縮,簿層的固有層細胞浸潤。做細菌培養試驗,沒有細菌生長。但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組織切片時,能看到兩種類型的包涵體,一種是腺病毒,另一種是存在于細胞質中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此病的病程約為數局到數月以上。病毒性消化系統疾病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嚴重性遠比現在報道的大得多。

蛇病防治的藥物
3、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
此病對蛇來說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在多數病例中,都能從電鏡下觀察到或分離到一種稱為副粘液病毒的病毒。此病的死亡率為8%一87%,老齡蛇易感,通過唾液飛沫傳播,感染后 3d之內表現臨床癥狀.病期約為5—12d。病蛇的前期癥狀為:不排尿、嘔吐、排綠色的帶粘液的糞便;隨后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肌肉彈性消失(蛇體呈伸展狀態),頭部震顛,共濟失調。最后,出現呼吸系統癥狀:突然地呼吸停頓,接著出現劇烈地痙攣,身體蛻縮在一起,氣管中排出褐色分泌物。尸體副檢可見,肺水腫,有粘液性或于酪性分泌物。組織病理學檢查能看到伴有上皮細胞增生的間質性肺炎,血管局口袖腦炎和胰腺炎。耐過蛇的血清學檢查能查到存在的抗體。

治療蛇的呼吸道常用藥物
為防止病毒進一步擴大傳播,應早期隔離病蛇。末感染蛇的籠子用3%次氯酸鈉溶液或2%燒堿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液消毒。如果繼發細菌感染,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效果較理想。
二、細菌病
75%的蛇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且某些細菌是腸道菌群的常在菌,在某些情況下能引起機體發病甚至成為主要的致病菌。
引起蛇發病的細菌多是革蘭氏陰性細菌.極少一部分屬于革蘭氏陽性細菌。蛇口腔中的常在菌包括假單胞菌、變形桿菌、克雷伯氏桿菌、埃希氏桿菌、細球菌和棒狀桿菌;糞便中的常在菌有變形桿菌、沙門氏茵、亞利桑那菌和球菌。
細菌感染一旦發生,較好先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然后再選用合適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沒有條件或來不及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話.可臨時選用慶大霉素,劑量為2.5mg/kg體重,每72h用一次。
從臨床病例中分離培養的細菌和藥敏試驗表明:思諾沙星、環丙沙星、慶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鏈霉素、青霉素、四環素幾種抗生素的抗菌抑菌活性較強。
確診蛇被細菌感染后,除實施治療措施外。還應加強飼養管理。對于全身性細菌感染,溫度至少應升高到最適溫度的上限,清除舊墊料,換上清潔的、易于打掃的新墊料,大一點的蛇可以飼養在光滑而干凈的地板上。飲水器應經常徹底地清洗干凈,較好提供常流水。

蛇病防治的消毒藥物
三、真菌病
真菌感染較常見,環境衛生不良和機體衰弱是特別重要的致病因意,易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體內。皮膚表層和深層感染時,都能查到不同種同的真菌,包括孢子菌屬、地絲菌屬和毛孢子菌屬。
腹部是常發部位,腹面出現一塊塊或一點點的黑色霉斑。如不及時治療可蔓延至全身,引起皮膚糜爛,嚴重者數天內即死亡。
治療措施常規應用抑制真茵劑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灰黃霉素和盧戈耳氏溶液(即濃碘溶液)。對于繼發細茵感染表現滲出的病例,可以聯合應用制霉菌素和新霉素。

蛇病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