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在運輸途中或捕捉、天敵侵襲、除寄生蜱、注射時針頭未消毒,以及在養殖過程中,蛇在互相咬斗中均會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外傷,有的嘴前端被磨破皮,體質強的蛇則會自行愈合,體質差的蛇如不及時治療則受細菌感染造成膿腫,繼而發生腫脹和潰爛,嚴重時影響蛇蛻皮,并引發死亡。
(二)主要癥狀
(二)主要癥狀
不活動或少活動,皮膚紅腫,潰爛,流出膿水,并伴有惡臭味,傷部鱗片脫落,嚴重時傷口化膿蛇不食不飲水。
(三)治療方法
(1)用消毒液沖洗傷口,如用龍膽紫藥水涂抹患處,每日2~3次。
(2)用l%~2%的碘酊涂抹傷口,每日2~3次。
(3)若傷口化膿,用麥迪霉素或是土霉素研成粉末撒于患處,并讓藥粉粘固于傷口上。 (4)若是膿水多,則應在近端切開膿腫,放出膿汁,用3%的雙氧水清洗膿腔,撒上適量青霉素粉,并用紗布條包好,每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

(四)預防
(1)蛇群按不同蛇種、大小進行分級飼養,密度不宜過大。
(2)避免蛇活動的范圍內有碎玻璃、細鐵絲等利尖物。
(3)飼養人員進入蛇場時,注意不要踩傷蛇。
(4)肌內注射時,針頭應嚴格消毒。
(5)捕捉蛇時動作要輕,秋季場內粗壯的植物應連根拔起,不可采用刀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