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形態特征 頭大,呈三角形,頸部明顯。吻端突出且向上翹起,口寬大。有頰窩。腹面為黃白色,布有許多明顯的黑色圓斑。體背為深棕色或棕褐色,正中有一行20多個方形的大斑塊,兩側有八字形暗褐色大斑紋在背中線相接,左右兩側大八字形斑交錯排列,構成鋸齒狀洞紋斑。眼后到頸側,有黑色帶狀條紋。尾短扁而長,體色與落葉、石塊等相似(圖3 7)。體全長可達1.5米左右。

(3)習性 卵生。畏強光,多于晚上及陰雨天活動。棲息于山區林地落葉堆或是巖隙問、山路邊、草叢中,進食后則愛盤卷長時間不動也不離開,頭部位于當中,吻尖向上,行動緩慢。性情兇猛,一旦受到驚擾,則猛烈襲擊。若不受驚則不會像眼鏡王蛇那樣主動攻擊人畜。有遇火撲火習性。食。常居于山區樹根附近的洞穴。月產卵,每次產卵6~29枚小等,護卵行為。常捕老鼠、鳥類、蜥蜴及虬類為5月及9~10月交配,翌年6~9 25~32天呵孵出仔蛇。雌蛇有
(4)益害為管牙類劇毒蛇。此蛇毒腺大,毒液量大,為本科毒蛇之首。較大的蛇取6條蛇的毒液即可制得1克干毒。本蛇除越南北部有少量分布外,只有我國有產,目前國際市場上的此種蛇毒為我國特有,價格較昂貴。養殖者養殖此蛇取毒有不錯的發展前途。蛇膽個大,入藥,黃綠色。干品為傳統中藥,行銷國內外。蛇毒毒性以血循毒為主。
(5)分布 廣東、廣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