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毒蛇的頭部后端寬大,表面呈三角形;無毒蛇的頭部后端稍粗過吻端,多呈橢圓形。這也是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之一。但是,有的毒蛇頭部并不呈三角形,而呈橢圓形;有的無毒蛇的頭部卻呈三角形。因此,不能一概把頭部呈三角形的蛇定為毒蛇,把頭部呈橢圓形的蛇定為無毒蛇。
被一層固定的透視角膜覆蓋著的一對亮而圓的眼睛位于頭部兩側。眼球為圓形,由外層的鞏膜和中間層的角膜及內層的脈絡膜組成。不透明的鞏膜起到保護眼球的作用。透明的角膜中央有圓形瞳孔,分布有血管、神經。含有黑色素的脈絡膜向前延仲伸到晶狀體前面形成一圈虹膜,由色素細胞和平滑肌組成.具有伸縮性,瞳孔有裂孑L形和圓形兩種,裂孑L形瞳孔的蛇一般為和夜間活動的蛇;圓形瞳孔的蛇一般是喜歡白天活動的無產蛇.因沒有上下眼瞼,蛇的眼睛只能適當轉動而不能閉合。所以.蛇的眼睛不管是睡覺還是死后都是睜著的。蛇的眼球后方沒有視凹,視覺不敏銳,因此視力也很差,只能辨別移動的物體,離其1米左右的物體就很難看見。
蛇的鼻孔位于眼的前方,并不是主要的嗅覺器官,只是呼吸空氣的門戶。蛇的嗅覺比較發達,主要嗅覺器官是由口腔頂部腭骨前方深凹狀的“鋤鼻器”和生長在口腔內的舌頭共同組成,但鋤鼻器并不與外界相通,只通過嗅覺神經與腦神經相連,其嗅覺功能需借助舌頭來實現。蛇的舌頭又稱“蛇信子”,無毒,細長有分叉,由縱向、背腹向、斜向和左右向等橫紋肌組成。舌尖上有豐富的敏感物質和黏液,起味覺和觸覺的雙重作用。蛇總是不停地吞吐著舌頭,特別是在爬行的時候吞吐得更快,令人懼怕。舌頭的基部有舌鞘,鞘內能裝下整條舌頭,當舌鞘收縮時,舌頭便迅速從鞘內彈出。因此,蛇不用張口即可吐舌頭。
蛇的耳朵結構比較簡單,沒有外耳、鼓膜、鼓室和耳咽管結構,只有發達的內耳和聽骨,因此,蛇聽不見周圍傳來的聲音,卻能非常敏捷地接受地面振動傳來的聲波刺激。所以,人在行走時或是用棍棒敲打地面、草木等即能把蛇趕走。

蛇的嘴張得很大,能把比它頭部大好幾倍的食物吞下,是因為蛇的上下頜能張開到130。。在上下頜骨和腭骨上生長著兩排或多排的實心齒,有防御外敵侵襲和捕捉食物的作用,毒蛇除了實心的齒外,還有一對或多對長在上頜骨前端或后端又長又粗的毒牙。
有的毒蛇在頭部兩側鼻孑L與眼之間各有一個陷窩組織,稱為“頰窩”,是調節體溫的裝置,頰窩系上頜骨的深凹,前寬后窄呈三角形,有一頰窩膜把它分成里外兩部分,外面由一個小孔與空氣接觸,膜上布滿三叉神經末梢。只要周圍的溫度發生變化,通過神經末梢及三叉神經傳導到中樞,就會產生溫差感覺,并能準確地確定方位,對尋找食物和防御有著重要作用,還有助于蛇在夜間覓食。
蝰蛇亞科的部分蛇類在鼻孔上方有一個小窩,其神經分布與頰窩相似。蟒蛇科的有些蛇類在唇部有唇窩,是一種熱能感受器,能感知微小的溫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