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天然飼料中,都含有比例不等的蛋白質。但是,在蛋白質中,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數量和比例與所喂動物的營養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就需要根據氨基酸供需平衡的要求配制飼料。最通常的辦法是采用不同飼料搭配求得氨基酸的互補,但是,此法往往不能合理而經濟地解決氨基酸的平衡問題。最有效且經濟的辦法是使用人工合成的單體氨基酸添加劑進行補充,使飼糧中的氨基酸達到基本平衡,且可免除因氨基酸不平衡而引起的蛋白質浪費,使飼糧中的蛋白質不平衡降低1。3個百分點,且不影響飼養效果。
使用合成氨基酸添加于飼糧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不缺的補了也基本上不起作用。②應按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順序添加;若不添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去補足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則不但無效,還可能加劇飼料中氨基酸的不平衡。③添加的合成氨基酸,應均勻地散布于飼料中,以保證均衡地供給飼養動物.提高利用率。從理論上講,合成氨基酸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被認為是100%。但有人用賴氨酸喂公雞的試驗證明是92%;如果將一天中應添的量集中在一次中喂給,其利用率僅為61%。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多次供給會使吸收和代謝的部位有比較平衡的氨基酸供應,故一次供給氨基酸利用不充分。④氨基酸添加與否,添加多少,應將飼養效率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作綜合考慮。
天然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現今均可人工合成。用作飼料添加劑的,主要是限制性氨基酸。賴氨酸、蛋氨酸多為一些飼養動物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因對動物種類的不同,還被作為半必需氨基酸或是生理上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

由于生產過程中單純游離的賴氨酸很難結晶析出,且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穩定,故用鹽酸或醋酸中和后可得到比較穩定的賴氨酸鹽酸鹽或賴氨酸醋酸鹽。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賴氨酸被看做是“生長氨基酸”,飼料中賴氨酸含量是否充足,對動物的生長及產肉有顯著影響。以雞為例,雞肉總產量隨賴氨酸減少而減少,尤其是胸肌的生長受賴氨酸供給水平影響較大,胴體脂肪總量隨賴氨酸水平提高而減少。美國NRE認為飼料中含1.O%的賴氨酸是肉仔雞獲得較大產肉量的最低水平要求。
有人用含有0.95%和1.05%賴氨酸的飼料喂雞至42日齡,后者的體重總高于前者,而前者屠體肌肉中的脂肪含量較高,胸肌在肌肉總量中所占百分比較低。
一般來說,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較為均衡,而植物性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平衡性差。為此,若賴氨酸缺乏者,或添加合成賴氨酸,或添加魚粉等賴氨酸含量較高的動物性蛋白質;若尚有不足,再添適量合成賴氨酸。
賴氨酸不僅具營養性作用,且兼具其他功能。例如,賴氨酸可以減緩黃曲霉素的毒性,使此毒素的代謝物減"A-'c,賴氨酸的添加,可以減輕因添加染菌魚粉而引起的雞腸胃糜爛癥狀。
添加的賴氨酸均為L型的,D型的賴氨酸無法被動物利用。
L一賴氨酸鹽酸鹽純度為98.5%,其中L一賴氨酸占80.04.%,所以使用前應經過計算確定添加若干克I廠賴氨酸。例如,某飼料100 kg中添加0.1%L一賴氨酸,列式運算則為100×1000×O.1%÷0.985÷13.8004=126.84(g)。
2.蛋氨酸
蛋氨酸也叫甲硫氨酸,具旋光性,它有L型和D型兩種。L型易被動物吸收,D型在動物體內可經酶轉化為L型。飼養實踐證明,蛋氨酸無論是L型、D型還是DL型,其生物學效價無差異。
植物性蛋白質中蛋氨酸含量低,若以之為主要蛋白質配制飼料時,蛋氨酸常可成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添加蛋氨酸,不僅是營養的需要,還有防病、排毒等功用。添加蛋氨酸的飼糧,能顯著抑制各種真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的產生,加速毒素的排出。在家禽飼養中,若飼料中蛋氨酸嚴重不足,其疾病感染率可達85%;而喂給添加蛋氨酸者則疾病感染可降至8%左右。但蛋氨酸加得過多也會產生副作用——生長受到抑制,且無法用添加其他氨基酸的辦法來消除。
目前一般添加的重要氨基酸,主要是賴氨酸和蛋氨酸。
家禽家畜的添加量技術,有關資料有較多介紹。養蛇業雖可借鑒其他養殖業,但還得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合成氨基酸加入配合飼料中,用量要合適,又要加得均勻,就涉及技術和設備問題,可委托飼料生產單位加工一定量的含氨基酸的預混料,在配制配合飼料時加入一定比例的預混料,然后攪拌均勻即可。加喂氨基酸,與動物的不同的生長時期及生產目的有關,生長動物需要較多的賴氨酸,產蛋、產毛動物需要較多的蛋氨酸。若直接加氨基酸于配合飼料中,可據配合飼料量添加0.05%~0.25%的賴氨酸或蛋氨酸。相當于每千克中添加賴氨酸或蛋氨酸各50 g、250 g,根據實際情況,有時兩種氨基酸都要添加于配合飼料中,豆粕含量多時,賴氨酸可少加或不加;魚粉多時,蛋氨酸可少加或不加。
3.其他氨基酸
前面介紹了賴氨酸和蛋氨酸這兩種對動物養殖常須添加的氨基酸。在某些情況尚有用于添加劑的氨基酸還有如下幾種。
(1)色氨酸。色氨酸是禽畜的第三或第四限制性氨基酸,添加量為I,_色氨酸的0.02%~0.05%,少量用于母豬和產蛋雞。色氨酸具鎮靜、抗應激和防止胃潰瘍、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若添加的不是L一色氨酸而是DL一色氨酸,則添加量應增加到1.18~1.25倍。
(2)蘇氨酸。常用的是L一蘇氨酸。蘇氨酸是禽畜的第三或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在仔豬
飼料中,賴氨酸和蘇氨酸之間的較好比例是1.5:1。
(3)谷氨酸。對于雞來說,不是必需氨基酸,但為保持高產蛋率和生長率,需要谷氨酸較多,有人將其劃為半必需氨基酸。目前多在仔豬人工乳或飼料中添加谷氨酸鈉(人食用的味精即為精制谷氨酸鈉),以改善飼料適口性,增進食欲,加快生長,添加量一般為食糧的O.1%。
(4)甘氨酸。甘氨酸多存在于動物蛋白中,植物蛋白中含量極少。它可以在動物體內合
成,但合成量不能滿足生長期動物的需要,特別是幼雛,故列為雛雞的必需氨基酸,在低蛋白食糧中添加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