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物的肝臟。一些動物的肝臟是優質全價的動物性飼料,它含有蛋白質(19.4%)、脂肪(5.0%),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東北飼養水貂等肉食性經濟獸時,在動物的日糧中,加入5%~10%摘除膽囊后的鮮肝,對種獸的繁殖及幼獸的生長發育有良好作用。若用15%時就不必補加魚肝油。但比例上也不宜過高,因為肝中含鉀、鎂等元素,比例一高,這些元素的鹽類會致動物輕度腹瀉。
(2)制藥廠的副產品——牛、羊的肝渣。牛、羊的肝渣是生化制藥廠的副產品。由于經制藥提取,其維生素很少,且適口性較差,但蛋白質含量可達66.15%,脂肪14.69%。其適口性較差,在調配飼料中一經其他成分調配就可予以糾正,而蛋白質含量高的優點就突顯出來了。
(3)動物的心臟和腎臟。動物的心臟和腎臟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全價的蛋白質飼料。若用新鮮的予以生喂,不僅適口性強,營養價值和消化率也很高。
(4)動物的腸子。動物腸子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隨動物種類的不同而有高低。例如,上海“綠洲”公司在1998年報道:豬腸蛋白質6.9%,脂肪15.6%;兔腸蛋白質14.0%,脂肪1.3‰這就表明,在蛋白質、脂肪的高低上,正好倒了個個兒。當然,豬、兔腸子成分上的這種差異,和它們的食譜有關。使用時若利用新鮮的腸子,應先除去其內容物,洗凈后使用。

(5)動物的胃。家畜牛、羊、兔等動物的胃,清除內容物并洗凈后,可作肉食性動物的飼料。但因其蛋白質不是全價,使用時宜搭配魚、肉類,補其不足,效果才好。
(6)動物的肺。肺含有較多不易消化的結締組織,蛋白質不全價,營養價值較低。如牛肺僅含蛋白質7.3%,脂肪1.4%。直接食用肺對食人動物的胃腸有刺激,食后易出現嘔吐,故宜煮熟后絞碎配人配合飼料中。
(7)宰兔后的多種副產品。一只家兔宰后可產0.6 kg頭、耳、骨架等副產品。其頭、耳、骨架分別含粗蛋白為15.2%、17.6%、15.9%,含脂肪分別為4.4%、4.3%、4-4%。
(8)動物的腦。動物的腦中含豐富的磷脂和必需氨基酸,不但營養價值高又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促進動物性器官的發育。曾有野生動物工作者在飼養野生動物過程中發現,動物的腦對某些野生動物起強烈的誘食作用。

(9)動物的血和血粉。動物的血富含蛋氨酸、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礦物元素,營養價值高而且易于消化,血中因含無機鹽,有輕瀉性,喂量過高易導致腹瀉。因此,一般在配合飼料中用量宜掌握在10%一15%。血易變質,故通常把血加熱煮成血豆腐,或者制成血粉,可保安全。屠宰牛、馬、綿羊、兔、雞、豬時可以分別獲得占其體重8%、9.8%、8.1%、5.5%、8.5%和4.8%的鮮血。將動物的鮮血制成血粉,其簡單的加工辦法是將鮮血盛于器皿中,靜置24h,讓血細胞下沉,分離出血清并且棄之。這時將沉淀的血細胞盛于面積大一點的瓷盤中,置烘箱或烤爐中烘干或烤干,再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裝入袋子密封備用。
(10)禽類的頭、爪、翅。禽類的頭、爪、翅中雖含一定量的蛋白質,但動物不易消化吸收,而且頭中含有激素相對較多。因此,不宜喂給繁殖期的動物,且用量不宜多,要煮熟并粉碎后適量調入配合飼料中。
(11)禽畜經屠宰后的骨架及胴體。各種家畜、家禽或家養野生動物經屠宰后,其骨架及胴體等經處理后也可作為配合飼料的一部分。將其清洗干凈后,可先將所有肉剔出集中在一起,然后用絞肉機絞碎;多種骨頭剁成小塊,集中于粉碎機中粉碎。然后將上述肉末和粉碎的骨頭調和后,置于烤箱或烘箱中,在120~140℃下連續翻動烘干,干后裝袋密封,存放于干燥處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