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類
蝮蛇科蛇亦屬管牙類毒蛇,但其有明顯的頰窩,是這類毒蛇最主要特征。
蝮蛇類毒蛇主要是陸棲蛇類,有各種適于陸生的習性,某些種類變成樹棲生活,能利用尾纏繞樹上,亦有些種類能夠下水,但沒有適應水中生活的種類,也沒有完全適應穴居生活的種類。
蝮蛇科可分為6個屬60種左右。分布從溫暖的亞洲地區到歐洲東南部和美洲。美洲蝮蛇科蛇最多,并有馳名世界的種類,如響尾蛇。東南亞的蝮蛇或多或少與美洲種類蝮蛇接近。非洲是產蝰蛇類最多的地區,卻沒有蝮蛇種類,澳洲也沒有它們的蹤跡。美洲蝮蛇類的分布也很奇怪,可能是獨立發展起來的,如北美是響尾蛇屬居多,南美則是竹葉青屬的中心。舊大陸主要產竹葉青屬和蝮蛇屬,完全沒有響尾蛇屬。

我國產的蝮蛇類有兩個屬,即蝮蛇屬和竹葉青屬。 蝮蛇屬的蛇主要特征是頭頂上有9片大而對稱的鱗片。常見的蝮蛇又名草上飛、土公蛇等,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種毒蛇。但是福建、廣東、廣西這些毒蛇和無毒蛇最多的地方,卻沒有這種蛇,而其他各省都有發現。東北各省毒蛇種類雖少,但這種蛇很常見,可以說是北方型的一種毒蛇,大家都知道的東北旅大附近的蛇島,就是棲息著許多這種蛇,據1932年有人估計,在這個僅1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有10萬~50萬條蝮蛇。1957年4月中旬,旅大科聯組織的蛇島考察隊,曾在該島100米長、15米寬的一條狹長地帶內,捕到400多條蝮蛇,足見其密度之大。蛇島上為什么有這么多蝮蛇呢?據研究認為,蛇島以前是與東北大陸相連的,后來因某些原因使這地方與大陸斷開成為1個小島,由于島上食物充足,又無人居住干擾,因此蛇經過漫長歲月的繁殖,便成為蝮蛇的世界。現蛇島已辟為自然保護區,成立蛇島博物館,加以保護和研究。
蝮蛇長可達70厘米,頭三角形,背部灰褐色,兩側有黑褐色的斑紋,腹部灰黑色,有許多不規則的黑白小點。蛇島所產的蝮蛇,體背側呈波浪狀橫紋,為卵胎生,性兇猛,居于平原或較低的山區,以鼠類、鳥類、蜥蜴及蛙類為食。
該屬常見的還有如五步蛇,又名百步蛇或尖吻蝮蛇。這種蛇僅見于我國南方各省,是我國的特產。該蛇頭大,呈三角形,其與蝮蛇最明顯的區別在于這種蛇的吻端尖而向上前方突出;體長可達1.5米,背部有灰白色的方塊花紋,兩側有“A”形暗褐色的大斑紋,腹部白色,兩側及中部有黑色大斑點。棲息在山地,常生活于樹木較多的落葉或巖石上,以鳥類及鼠類動物為食。這類蛇雖毒,但可作藥用,能治風濕、麻風等病。
竹葉青屬蛇的主要特點是頭頂上有細小的鱗片,沒有大而對稱的鱗。最常見的有竹葉青,又名青竹蛇,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生活于山區樹林中,尤喜在山澗旁邊的樹叢中;為樹棲類,尾有纏繞性,適應樹上生活;多在夜間活動,常見在山區溪流旁,捕捉蛙類及小鳥、鼠類為食。毒性不甚強,被咬后較易治療。該蛇長約70厘米,頭亦呈三角形,體背綠色,腹面深綠色,是樹棲生活很好的保護色。

另外,還有一類聞名于世的響尾蛇屬,不但其毒性非常劇烈,而且其尾能作響,但不產于我國,只產在美洲。該屬約有19種,絕大多數產于美國和墨西哥的北部,單美國的西南部便有10種左右,墨西哥和中美約有7種,只有1種廣泛分布于南美洲。響尾蛇具有特別能發響聲的響尾,因此而得名。響尾蛇的尾巴為什么能發出響聲呢?原來響尾是由一系列高度特化加厚、干燥而堅硬的分節皮,在尾末端組成的響尾環在作響。響尾環實質是由尾部所不脫落的皮膚角質化形成的。響尾蛇每蛻1次皮,尾上就能形成1個內部中空的響尾環。響尾蛇幼蛇在其尾端只有1個大的圓鱗,叫做前鈕,這前鈕不久便隨幼蛇的第一次蛻皮而脫落,這時在脫掉前鈕的地方,便出現第一個響尾環。它與前鈕不相同之處在于具有強烈的收縮能力,當蛇進行第二次蛻皮時,將要形成第二個響尾環之前,第一個響尾環則先進行l~2次強烈收縮,在這個收縮的基礎上,當第二個響尾環形成時,便很適合地緊套在第二個響尾環后端,但在其套接的地方兩者之間又彼此分開,所以兩者之間能自由活動;以后,蛇每蛻一次皮便在尾端形成1個響尾環,它們也按照第一個響尾環的收縮方法,彼此一個個地接連套上去,這樣便在響尾蛇的尾端形成一系列內部中空的響尾環。每種響尾蛇的響尾環數不一,一般常見到的有10~12環,當響尾只有1個前鈕,或只有第一個響尾環時,響尾還不能作響,只有當幾個響尾環形成以后,才有可能作響。這是因為每個響尾環內部都有1個空腔,當響尾蛇搖擺尾巴時,所有響尾環則彼此作相反方向運動;由于每個環內的空氣振蕩和相互撞擊,便能產生一種高頻率的響聲,這就是響尾蛇能發出響聲的原因。
響尾蛇在1年內蛻皮3~4次,也就是說響尾蛇1年長3~4個響尾環。因此,有人根據響尾環數目多少,來鑒定響尾蛇的年齡。但這種方法并不可靠,因為其響尾環的生長并不是很有規律的,幼蛇頭一兩年,是每次蛻皮后都能增加1個響尾環,但當增長到大約10環以后,其增加數目很緩慢,有時1年內只長出1環,甚至有些響尾蛇當其響尾環數目長得過多時,會自動棄掉一些。但亦曾發現有的響尾環多達29個,甚至有人曾見過有50個響尾環的蛇。但像這樣長的響尾拖在地上,當需要作響時,把它向上提起來在空中搖擺是極其不方便的.據許多人實驗證明,響尾最為有效發響的是第八環或其鄰近的幾個環。因此,響尾蛇寧愿減少或棄掉一些響尾環,以保持10~12環時的較好發聲效果。在自然界見到的響尾蛇,一般只有10~12個最多15個響尾環。平時其響尾往往稍微向上翹起。
至于響尾蛇作響的作用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用來威嚇獵取的小動物;有人認為是用來引誘異性;也有人認為其響聲似流水聲,以引誘rl渴的小動物前來喝水進而捕食之;近年來較多人認為其響聲具有保護作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大型鳥獸喜歡獵食它,其特殊的發響聲,可以威嚇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