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與無毒蛇的區(qū)別 在于毒蛇有毒牙和毒腺而無 毒蛇沒有毒牙和毒腺。
蛇的牙齒很多,除了生長在上頌骨(上頜齒)和下頜的齒 骨(下頜齒)上之外,腭骨(腭骨齒)和翼骨(翼骨齒)上也有(圖 3-1 ),在較低等的蛇類,前頜骨(前頜骨齒)上也有。這些牙齒 都是圓錐形.略向后彎曲,在捕食時起到攫住食物的功用。毒 牙是毒蛇的上頜骨上少數幾枚特殊化的牙齒,它們的形狀較大,表面有溝(溝牙)或中央具管(管牙);毒蛇咬時,毒腺分泌 的毒液可以沿毒牙的溝或管注入被咬對象的傷口內。
無毒蛇
毒蛇的毒腺,由一部分唾液腺衍變而來;其分泌物中含心 多種具有毒性的蛋白質等類物質,因此能夠引起被咬對象出 現中毒癥狀。
從進化的觀點來看,毒蛇的毒牙和毒腺是適應更有效地 捕食活動物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有毒器官。人們把具有毒牙和 毒腺的蛇叫做毒蛇。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毒蛇在任何情況下咬人都會引起屮 毒或嚴重中毒。在許多病例中,毒蛇咬人只引起較輕微的中 毒癥狀,甚至可以完全不出現中毒癥狀。這是因為有的毒蛇 的毒牙長在上領骨后端(游蛇科中的后溝牙類),咬人時毒牙 很難咬到人體;或者有的毒蛇的排毒量少、毒性較弱;或者雖 是劇毒蛇,但在咬人前已消耗大量毒液于捕食其他動物,注入 人體的毒液極少;也可能毒蛇在某些情況下咬人時沒有排出 毒液,等等的緣故。
毒蛇
反之,有時候無毒蛇咬人后,也會出現紅腫或疼痛等局部癥狀;實驗室中,有人將無毒蛇的唾液腺分泌物注入動物體 內,也有引起受試動物中毒的現象。這些情況,可能是由于傷 口感染,或無毒蛇的唾液腺分泌物中異性蛋卩4引起的過敏反 應所致。也有可能是因為不恰當的結扎,造成靜脈及淋巴回 流障礙的結果。但是,無毒蛇咬人引起中毒癥狀的情況是極 為罕見的。
從臨床實踐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只須著重考慮毒蛇、特別是 前溝牙類和管牙類毒蛇,注意掌握它們與無毒蛇的區(qū)別,以達 到正確識別,及時防治蛇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