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經濟價值很高的爬行動物,它全身是寶。蛇的加工產品用途廣泛,可供醫藥用、食用和制作工藝品。它的市場容量大、售價高。例如,蛇肉味鮮美,營養十分豐富,并有強壯滋補功效,是一種名貴的菜肴。中國人以蛇為食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國外,東南亞各國都有蛇肉及其產品出售,而且銷量不斷增加。可供食用的蛇一般有:蟒蛇、灰鼠蛇、滑鼠蛇、三索錦蛇、百花錦蛇、王錦蛇、烏梢蛇、黑眉錦蛇、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及一些海蛇等。中國歷代本草著作就有許多以蛇入藥的記載,收集在《本草綱目》里的有12種,較為名貴的主要是五步蛇、銀環蛇的幼體——“金錢白花蛇”、烏梢蛇、百花錦蛇、蝮蛇以及海蛇。現在,包括在民間入藥在內,就我國分布的8個科的蛇類中,藥用價值較高的有蟒蛇科、游蛇科、眼鏡蛇科、海蛇科、蝰科(蝰亞科、蝮亞科)等5個科的60多種蛇類,可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宜品種飼養。
蟒蛇科
蟒蛇(圖3—1、圖3—2)
【別名】南蛇、琴蛇、梅花蛇、蚺蛇、埋頭蛇、金花大蟒、黑尾蟒。
【形態】蟒蛇大者全長6~7米,體重50~60千克。頭較小,吻鈍,眼小,頭部背面被以多數細鱗,眶前鱗2,眶后鱗3~4,上唇鱗10~12枚,第1、2枚上唇鱗有唇窩。背鱗平滑無棱,中段65~72行,腹鱗較狹小。尾下鱗65~69對。頭部為黑色、黑褐色或淡褐色,背面淺黃、灰褐或棕褐色,具有成行排列的鑲黑邊、略成方形的大斑塊。體后端的斑紋很不規則;體兩側各有一行較小而中央色較淺的斑塊。頭部腹面黃白色,軀干及尾的腹面顏色黃白,雜有少數黑褐色斑或淺褐色斑。肛孑L兩側有爪狀后肢殘余。

【生態】蟒蛇喜生活在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中或溪流附近,善攀緣,可長期生活在水中,嗜睡。夜間活動,捕食鼠類、山羊、果子貍等獸類和鳥類,以及蛇、巨蜥、蛙、魚、家禽等。捕食時以突然襲擊式咬住獵物,并立即用身體將獵物絞死吞食。蟒蛇有喜熱畏寒的特性,冬季時,大多利用天然洞穴、巖窟或獸穴冬眠,當氣溫降至8℃以下即不能生存,人工飼養在室溫15℃左右呈麻痹狀態。一般生長體重在7千克以上性成熟,卵生,每次產卵8~22枚,雌蛇在產卵后有盤伏卵堆周圍孵育的習性。壽命達25年以上。
【分布】廣西、廣東、海南、云南、四川、福建南部及貴州南部等地區。
【經濟價值】蟒蛇是中國所產蛇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無毒蛇。蟒蛇的肉細嫩,脂肪及卵也可食用;皮堅厚,多用于制造胡琴、三弦、手鼓上的琴膜及鼓膜,也可制作各種工藝品,如錢包、皮夾、表帶、手提袋等,美觀耐用。膽可入藥,治小兒發燒;蟒蛇油經煉制后可治凍瘡、燒傷、燙傷及皮膚開裂等,療效較好。常為動物園飼養,以供觀賞。
游蛇科
1.烏梢蛇Z刪fy5 d矗“Ⅲ”“des(圖3—3)
【別名】烏風蛇、烏蛇、青蛇、烏梢鞭、黃風蛇、黑風蛇等。
【形態】烏梢蛇體型較粗大,長可達2米以上。一般雌蛇較雄
蛇短。頭扁圓,眼大,口闊無毒牙,上頜齒24~27枚;鼻孔大而